一.清官方對熟番之禮遇保護
《倘敢有擾派凌虐、苦累番眾者,立予革究》。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 其中這一段
是什麼意思
⋯⋯ 大清擔心官員當之中
有人利用職權 欺侮熟番
清高層早就想到這一點
而立規防患未然
這就是大清對熟番一連串的保護和禮遇不是嗎?
為何時至今日
大家害怕自己是熟番
很明顯清時代的熟番並沒有被醜化
這一點對研究熟番歷史 是很重要的一個點
未墾荒埔的土地 給各《熟番》耕種
乾隆51年(1786) 林爽文 起事於彰化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
餘黨遁入水沙連內山,翌二年平林爽文之變。
乾隆54年(1789)林爽文事件平定後,
朝廷論功行賞,
認為平埔各族和水沙連邵族等原住民協助戡亂有功,
於是仿四川屯練的制度,
貿施屯番制,設南北兩路屯,
共轄四大屯、八小屯。
將界外未墾荒埔和會黨械鬥抄封的土地介給各番耕種 。
※請特別注意這一條款;
界外未墾荒埔和會黨械鬥抄封的土地給各番耕種
各番= 是指《熟番》
以下是給熟番之土地
一、計屯丁受地,宜酌配撥一款。據稱新設屯丁,經將軍公福等奏准,以查出界外未墾荒埔五千四百四十一甲 ,同抄沒翁雲寬、楊光勳入官地三千三百八十餘甲□分配給。而翁雲寬、楊光勳等入官埔地已奏明增給戍兵餉銀外,其未墾荒埔實在查出 五千六百九十一甲 零,均□分撥近屯之地,每丁酌給 一甲 一、二分不等;其離屯稍遠之地,守望人工需費浩繁,每丁撥給 一甲 三分至六分不等;千總二員,仍照原設各給埔地 十甲 ;把總四員,各給埔地 五甲 ;外委十二員,各給埔地 三甲 ;尚有餘零,均分難給。
潘明慈、潘斗生二員充補千總,統轄南、北兩路各社屯番。
以下節錄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 片段
乾隆五十五年 ( 1790 ) 十一月二十三日兵部咨武選司案呈軍機大臣會同兵部等為遵旨議奏事
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等,
查臺灣熟番向化日久,茲因逆匪滋事,
各社番隨同官兵打仗,奮勇出力,經將軍公福等會摺議奏
潘明慈、潘斗生二員充補千總,統轄南、北兩路各社屯番。戴光位等四員充補把總,
分轄大屯一處,小屯二處。桂文郎等十二員充補外委,每人各管一屯。均給發劄付,委刻腰牌,毋須歸營操演,
徵收租銀,應酌完□給存留,以補丁食,以資經費一款。據稱各屯弁丁雖已撥給埔地,
但係荒埔,翻犁成熟尚需時日,酌議每丁一人給番銀八元,該屯丁四千名,
共給番銀三萬二千元。至屯弁紙張、飯食需費,一應從優籌給,俾辦公寬裕。
酌議屯千總二員,每員年各給番銀一百元;把總四員,每員年各給番銀八十元;
外委十二員,每員年給番銀六十元:計共給番銀一千二百四十元,
連屯丁共給番銀三萬三千二百四十元。尚存番銀五千九百四十一元零,
各廳縣加謹收貯,以備調撥口糧、旱潦賑恤公費之用。並令造具收支冊簿,
與舊正項糧一體盤查交代等語
應用器械,請分別編驗,以從番便一款。據稱臺灣熟蕃向藉打牲捕鹿以資口糧,
本有器械原所不禁;但鳥銃究屬軍火,不便私藏。以有習用鳥銃者,自應呈官編號,
以憑稽考;其餘一切器械,竹箭者幾多,請概免編號,以順番情等語。
查臺灣熟番前經隨用官兵打仗,正為奮勇,是以將軍公福等奏准挑作屯丁,
其所用器械均可毋庸製給,亦不必照綠營編號,以順樸情;
倘有胥役藉端擾累,准由臺灣鎮總兵巡察時即行嚴查究治。
二–自以為是漢人
所以別以為 說閩南話 客家話 就是閩南人 客家人
別以為有漢祖譜 有堂號 就是漢人
中影的《唐山過台灣》《源》
讓許多閩南語群和客家語群的熟番後代
相信他們的祖先來自大陸
這些60年代電影
就是典型誤導台灣人的"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
《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
《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
《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
這十幾年來
台灣出現
很多本土的
《台灣歷史》,研究專家
他們引用可信度很高的資料
能夠讓某些人
對自己的身世,恍然大悟
來源: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15559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