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血源追溯 –台灣控
Viewing all 6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打破『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迷思

$
0
0


809世界原住民日,平埔族總統府前要求正名

根據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薛化元所著的「台灣開發史」一書指出,荷蘭統治末期(1650年代左右),台灣漢人總數只有三萬五千~五萬人(注:荷蘭當時登記有案的平埔番已約有二十五萬~三十萬人),鄭氏王朝期間漢移民大量增加,人數約在十二萬至二十萬,到了這時漢人的總數才約略超過平埔熟番。不過,台語學者吳國安則引述史料指出,荷鄭時代,唐山移民共有三次的大退潮:1、郭懷一反荷失敗後,二萬多名唐山人中六千餘人遭屠殺於漚汪,其餘殆 半逃回唐山。2、1660年鄭成功將攻台灣之際,在台唐人紛紛走避唐山。3、第三次清將領施琅攻台前後,十幾萬唐山人逃的逃,遭施琅遣送的遣送,致清廷無瑤役可用。

顯見荷鄭時代的唐山移民,並沒有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至於清朝時,唐山人較多移民是從嘉慶、道光以後的海禁解除(因康、雍、乾三代海禁甚嚴),後來的台灣割讓日本及馬關條約,唐山人或逃回大陸或遭強制驅逐出境(二年內不認同日本政府或在台無眷屬者),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唐山人實在遠不如傳說中那麼多。然而台灣的平埔族裔,為何在隨著歷史的進展而日愈減少,根據清廷御史黃琡璥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文獻記載發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唐山姓與強迫歸化唐山的設籍政策,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否則無法立足,此即史料中所記載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該項強迫改台灣的平埔族裔戶籍政策,從清朝統治台灣二百多年, 經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合計台灣的平埔族裔被同化政策所影響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了,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會在台灣這塊土地逐漸消失,無聲無息被取代。

縱觀臺灣,在外力入侵之前,平埔族沒有政治組織,村社沒有固定的領袖,幾乎是一種相對平等的社會。荷蘭人領台時代,發展之地域為平埔族人口較密集之地方,漢人處於『不服水土,視臺灣為畏途』的時代。明鄭時代,雖然大批漢人入臺,還是處於『不服水土,視臺灣為畏途』的時代,。明鄭亡,滿州人建立的清國,將在台漢人清倉遣送回國,這個時代是平埔族人『人口增加,急速形成新部落 』的時代,現今臺灣繁華地區都是『就地漢化』的平埔族後裔,漢人偷渡入台者,只是平埔族人部落的邊緣人。原住民族〔平埔族及高山族〕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6%――外省人約佔總人口的18%左右,……閩南人約佔總人口65%,客家人約佔總人口的15%左右,……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台灣應該依語言上分族群――福佬語群、客家語群、原住語群、華語群。

平埔族的閩南語或客語化,大概在中國統治之後,或者更早,就已接受一部分漢人的閩南語或客家話,也讀中國書,識漢字。明鄭時期,在府城寧南坊就設有『府學』教育府城人漢文。 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國據臺,清康熙二十三年設立『府學』是延用鄭氏在寧南坊基業設立,『縣學』有『臺灣縣學』在府城東安坊 。『鳳山縣學』在縣治興隆莊。『諸羅縣學』在縣治善化里西堡。並在府城東安坊設有『社學』二所,府城鎮北坊『社學』一所,鳳山縣土墼埕『社學』一所 ,諸羅縣新港社『社學』一所,諸羅縣目加溜灣社『社學』一所,諸羅縣蕭籠社『社學』一所 ,諸羅縣麻豆社『社學』一所。平埔族人開始接受漢文教育。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進士篇『乾隆二十二年丁丑(蔡以臺榜):王克捷(諸羅附生)。………』當年榜首為蔡以臺,王克捷是平埔族人第一位考上進士的諸羅社學學生。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舉人篇,則在康熙二十六年鳳山附生蘇莪是平埔族人第一位考上舉人的鳳山社學學生。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鄉貢篇『………康熙三十六年(是年恩、拔、歲並舉行)………鄭國對(臺灣。恩)、黃位恩(府學。拔。原籍閩縣。)、郭允豪(鳳山。恩)、盧賢(諸羅。恩)、………王聯魁(臺灣。拔)、施世榜(鳳山。拔)、………』 。施世榜時年26歲,施世榜是鳳山八社馬卡道平埔族人,是早期接受漢文教育的平埔族人。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例貢篇『………黃壁(附生)、吳洛、郭大通(附生)、蔡宗岳、………蕭復旦、楊志申(以上俱彰化人)。』。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武舉篇『康熙二十九年:林逢秋(鳳山)。………。』林逢秋是鳳山八社馬卡道平埔族人,臺灣第一位考上武舉者。

康熙四十八年,當『施世榜、楊志申、吳洛等,得福建都督之允許,著手位於中部半線地方,原本平埔蕃族(巴布薩族)所佔據,屬丘陵地,是平埔蕃族之狩獵地,進行開墾。』施世榜是鳳山八社馬卡道平埔族人,母語是馬卡道平埔族語,外來語是六堆正統客家話,到巴布薩族人居住的彰化縣拓墾時,應該是選擇客家話做為溝通語言,施世榜本身可能也想抬高自己的身價,而自稱自己是說客家話的漢人,並帶去部份說客家話的馬卡道平埔族人開墾,當時是康熙四十八年以後,是平埔族各族間甚至各社間已經開始搶奪耕地的時期,也是平埔族人到處流竄的時期的開始,因為施世榜的到來,所以產生彰化部份地區說客家話的『假漢人』,身上流著是平埔族人DNA血液。為了各族間的溝通,選擇外來的語言『客家話』做為溝通的工具。

………中國殖民統治者採用了非常細緻的『族群清除』方法去否認平埔族群是原住民族,因為現存台灣廣大的平埔後裔被認定後,將會摧毀『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種迷思。如果中國人那一套『從語言、飲食習慣到宗教信仰都保留了祖先從中國所傳承的豐富文化而讓台灣與中國切割不了』說法讓我們唾棄,這種『同文同種』的倡導不僅缺乏結構性的歷史因素探討與建構性的可能方式思索。更重要的是,這種因素讓現有的原住民朋友們所引起的反感程度是我們可想而知的。

『滅種從語言開始』,然後再誤導你;是使用此種語言的種族。日本時代若日本繼續統治臺灣到現在,我們不就是大和民族人嗎?那來是漢人。統治者採用了非常細緻的『族群清除』方法來滅種

◎蕭泰雄


中國網民說:「如果族譜靠得住,母豬會上樹!」…….

$
0
0

這年頭還在崇尚中國式「族譜」的人,可能不得不去好好省思這位中國網民的文章~千萬別糊裡糊塗地自以為是誰的子孫,嘴硬是沒有用的,如果只是想嘴巴上去跟人辯白鬥嘴,那是於事無補的。因為實質上很可能正在做些「欺師滅祖」、亂認祖先的事~

文章來源

http://blog.roodo.com/gamy543/archives/1866977.html

族譜緣起的歷史條件,是宗法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周代,王族階層就開始編纂族譜,以明確自己家族成員的血統及等級,這時候編族譜是王族的特權一般百姓無資格編族譜。

至東漢,全國望族競相修譜,士族採用族譜來表明自己純正的貴族血統,國家也嚴格考查士族的族譜來取士命官,因而修譜是士族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社會對族譜修訂有嚴格的規定,寒族很難冒入豪門。

到唐朝,唐朝統治者較為開明,為了招攬國家可用之才,採用了科舉取仕的制度,寒族得以進入高級領導層,族譜失去了政治功能,譜學漸漸式微,

至北宋,譜學在民間氾濫成災,修撰族譜成為民間一件平常的事情,國家社會也無法再嚴格管理,於是這個時期,中國民間開始大規模修族譜,而民間宗族為光耀門楣,往往不顧事實,找一個名人作自己的祖先,混淆了歷史真實。年代久遠後,再也很難辨識事實之真相。

其實魏晉南北朝也已出現偽造族譜的現象,掌握特權的寒族就想方設法修改族譜使自己的家族搖身變得高貴,而在後世民間偽造族譜的情況那就更嚴重。

民間社會,族譜偽造祖先世系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族譜不能做為事實論據已是史學界的常識。

家譜上的祖先都是名人

導演們可以說:“我的攝影機不說謊”,可是,決不會有人敢說,“我的家譜不說謊”。

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雖是史類文獻,事實上,家譜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於要隱惡揚善,蒙蔽真相。古代的家譜纂修,出於抬高家族地位和聲望起見,在追溯先祖時,必然要上溯到一個名人或皇帝方才甘休,哪怕是冒認攀附也行。來自鮮卑的地主豪強李世民為了附會自己是老子的後人,把道教立為唐代國教;出身草莽的朱元璋為了與朱熹結下親緣關係,抬高了理學的地位。而且,出現了凡是姓範的必是范仲淹的後代,姓王的都是王羲之後代的現象,而歷史上的壞人都是既沒有祖先父母,也沒有子孫後裔的。

早在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盪,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至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流傳至今的古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的。明清時還出現了專門替人偽造家譜世系的“譜匠”,利用事先準備、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譜作為“道具”,每當有人延請修譜,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這樣出來的家譜幾乎一個面孔,所出現的歐陽修、蘇軾、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題跋序言,其實都是這些“譜匠”的傑作。不瞭解真相的人還將其視為祖傳之寶。

[轉貼者補述]

祖上沒有任過漢族官職為丟臉,甚至以自己的土著出身為羞,也想方設法偽造族譜,把自己粉飾為漢族名門之後。唐代詩人劉禹錫一系列歌詠湖南和廣東連山地區“莫搖”、“蠻撩”的詩歌中多有描述,如《佘田行》寫道:“何處好佘田? … 自顯貴郡望。

明清時還出現了專門替人偽造家譜世系的“譜匠”,利用事先準備、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譜作為“道具”,每當有人延請修譜,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這樣出來的家譜幾乎一個面孔,所出現的歐陽修、蘇軾、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題跋序言,其實都是這些“譜匠”的傑作。不瞭解真相的人還將其視為祖傳之寶。查查這方面的資料,祖譜造假,特別是明清時,是一種普通現象。這幾百年,也就是明清時期,不正是那些譜匠行當盛行時,專門偽造了許多嗎?

是不是古代當過官的人都有護身符呢? 像祖宗翁軒刺史,還有蘇東坡、韓愈、范仲淹等繁殖了大量的後代,而不受戰亂的影響。譜匠還不瞭解內情嗎?嶺南人祖譜上寫的祖先都是從中原過去的,而且都是士大夫,都是當官的。也可以說,凡是歷史上的名人後代都不受戰亂影響,都有幾十萬、幾百萬的後代。宋代中國有近一億人口,男人怎麼也得有4000多萬人。(按正常男女各占一半的比例),一個蘇東坡繁殖到現在就達到30多萬人,那麼宋代4000多萬男人到現在會繁殖多少?地球還能放得下這麼多人嗎?

滿清統治台灣 212 年有 90% 以上的日子都在實施 《禁止漢人渡台》的嚴格《禁令》

$
0
0

滿清渡台禁令表

一六八四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依施琅之議,滿清頒布渡台禁令三條 ( 請參閱 P11)
一七一九年 ( 康熙五十八年 ) 依閩浙總督羅覺滿保之議,清廷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二九年 ( 雍正 七年 ) 再度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三二年 ( 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一七四○年 ( 乾隆五年 ) 閩浙總督郝玉麟以開禁後弊病叢生,再度禁止
一七四六年 ( 乾隆十一年 ) 戶科奏請開攜眷令
一七四八年 ( 乾隆十三年 ) 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奏請攜眷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年 ( 乾隆二十五年 ) 福建巡撫吳士功,奏請開禁但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一年 ( 乾隆二十六年 ) 閩浙總督楊廷璋,奏請嚴禁渡台及禁攜眷
一七八八年 ( 乾隆五十三年 ) 陝甘總督福康安奏請廢止攜眷禁令
一八七四年 ( 同治十三年 ) 依福建巡撫沈葆楨之議,渡台禁令廢止
——————–( 離台灣割日僅剩下二十一年 )

滿清統治台灣 212 年有 90% 以上的日子都在實施
《禁止人民渡台》的嚴格《禁令 》

———————————————————-

清國政府規定往台灣赴任的官吏任期為三年, 任期屆滿立即調回中國,並禁止家屬同行。 總數約一萬的陸軍和海軍部隊也每三年調動一次, 稱為「班兵制」,

容許台灣在綠營之下再由本土熟蕃組成之屯蕃之編制

滿清在1644年推翻了明朝, 對鄭家軍採用黃梧的平海五策為指導原則 , 海禁、遷界並行,其意就是要封鎖鄭氏的海上交通, 並阻止漢人往來台灣。

但是鄭家軍投降後,台灣正式被列入滿清版圖, 卻反比過去更加嚴厲的禁止漢人來往台澎兩地。 偷渡台灣之百姓視為「奸民」、「盜賊」、「流氓」、 並採取嚴厲的禁止政策,

從「大清律例」裡的「私出外境」、「違禁下海」等各節罰則就能看到滿清政府取締出海移民的嚴厲苛酷。

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 基本上是要根絕漢人前往台灣。 在一六八四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滿清佔據台灣後,即時公佈「台灣編查流寓則例」, 其內容含有如下的嚴格規定台灣及漢人渡台三禁令如下:

資料來源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

$
0
0


◎蕭泰雄

台灣是在亞洲板塊邊緣,依推測,在7000年前至160 00年以前,原本就屬於同一板塊陸地的台灣,與現今之福 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相連在一起。在這亞洲板塊邊緣,住著 百越族人。
冰河期的結束,海平面急速上升,使得原本為低窪地區的陸 地,形成一海峽,就是現今的台灣海峽,迫使台灣區塊與福 建、廣東及中南半島區塊因而分離,在這亞洲板塊邊緣的百 越族人也因此分成台灣的百越族人,與福建、廣東及中南半 島區塊的百越族人。在亞洲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的台灣, 因兩大板塊之相互碰撞,使台灣形成一個多高山的特殊島嶼 。
⋯⋯
◎蕭泰雄
留於福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的百越人,因中國北方之族群大 批南下而混居。以及中華帝國的擴充版圖,百越人因反抗中 華帝國的版圖擴充,因而漸往南遷移,有的更遷移到現今的 歐亞交界的亞美尼亞。
冰河期結束,留在閩、越的百越人,因與南下的中國北方族 群混居,繁衍後代,所以從現今以DNA檢測,閩南人與現 今的台灣人流著不同的血液。
獨立成為另一血統的台灣百越人,在1300年代至160 0年代初期,漸與北方南下的大和民族人混居,而形成與中 國福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的百越人不同的DNA血統。

◎蕭泰雄 現今所稱的台灣人,日本時代日本人類學者所稱的平埔族、 高山族,清國時期中國人所稱的熟番、生番。台灣人根本就 不是中國人。

◎蕭泰雄
近幾年更有主張『台灣人血統有 94.2%是屬於平埔裔台灣人及原住民裔台灣人』是有依 據的。
台灣人父系血緣有:
41%來自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
59%的父系屬於亞洲板塊邊緣之百越族人種。。
台灣人母系血緣有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1547年,明國嘉靖26年, 朝廷新設閩浙總督,並令朱紈為浙江兼管福建海道都御史, 不外為厲禁通蕃之目的。時,日本八幡船的日本海商,有意 在北台灣定居做為補給基地。『續修台灣縣志』地志篇云: 蓋雞籠為台灣極北之港口,其早為日本人最初寄泊之港口。

◎蕭泰雄
所以台灣人母系血緣有5%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二〉

台灣的開墾是台南一些讀書人北上開墾的,即現今年青人所 說的『島內移民』,並非漢人來台開墾。讀書人懂漢文,但 不等於懂漢文的人就是漢人,這是台灣寫歷史的人,裝迷糊 把懂漢文與漢人劃上等號。

清國,在臺灣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廩生、歲貢生、含 恩貢生 、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武舉等 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都是台灣人。
⋯⋯ 清國,參加考試,必歸於本籍投考,不得越籍赴試,假冒他 省之籍投考者,稱之冒籍。在台參加科舉考試者,也就是說 在台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附生陞廩生,廩生陞歲貢生 含恩貢生、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 、武舉等等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雍正五年 ,其泉、漳各處寄籍之人一概不許冒濫。

◎蕭泰雄
『續修臺灣府志』人物志鄉貢篇:節錄自『續修臺灣府志』 人物志鄉貢篇雍正十年:張士箱,府學。康熙五十九年分修 『臺灣縣志』。張士箱在未考中鄉貢之前,於康熙五十九年 分修『臺灣縣志』,而後於雍正十年考中鄉貢,可見考中秀 才時年齡已不小。而後被派到漳州歷任訓導,歷史上均將張 士箱說成是漳州人,其實是臺南府城人。這也是研究台灣歷 史的一些KMT御用學者裝迷糊的地方。
『張必榮』是張士箱大家族墾號。約於康熙末年取得布嶼稟 荒埔地,今雲林縣虎尾溪流域,開墾有成,生四子,後裔今 仍散居於雲林縣、雲林縣中庄部落、雲林西螺、臺北樹林。 四子張方大,乾隆十三年(1748年)例貢生,原以「張 廣惠」為墾號名,後用「張必榮」墾號。先於西螺成立保業 戶,有租館稱『張榮裕館』或『張盈裕館』,招佃開墾,有 田園千餘甲,開鑿鹿場陂,引虎尾溪,即清水溪水灌溉今雲 林縣莿桐、西螺、二崙等鄉鎮40餘庄4,000餘甲地, 是清代雲林境內最大的水利設施。

◎蕭泰雄
張必榮墾號,是引用現今的清水溪的溪水灌溉,所以張必榮 墾號的成就比濁水溪北岸的施世榜的水利工程來得有名,並 造就今西螺地區廖姓人家許多的水利工程專家,西螺地區廖 姓水利工程專家後來與台中的張達京共同開墾現今的台中地 區。許多廖姓的後代為感念張家,所以才有生為廖姓死為張 的風俗。
清國雍正、乾隆之初,張士箱家族並與彰化大墾戶楊志申家 族;墾殖於彰化縣平埔巴布薩族部落阿束社土目抵六之荒埔 地,今彰化縣線西鄉下犁村附近。荒埔地稱為「三十張犁」 ,墾地有150甲。楊氏與張氏招募來之佃戶,以陳、柯、 王、黃,許,謝等姓氏為主。墾成後荒埔地稱「抵六莊」, 以前述平埔族阿束社土目抵六為名。

◎蕭泰雄
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與同在彰化開墾的吳洛等合夥買 入臺北盆地南部的海山庄業,今臺北縣樹林一帶,乾隆三十 一年1766年,張必榮,台灣秀才張士箱墾號,從淡水河 引水灌溉新莊一帶築成「後村圳」,把園地變成水田。吳際 盛也同在此時,開拓海山堡,建設「福安圳」。在台北平原 樹林地區,張士箱兒孫輩是大墾戶。 這就是現今年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現今年青人未出生 時,父執輩就從南部北上到公司『吃頭路』,這就是現今年 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

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揭穿國民黨愚民謊言

$
0
0

這份資料太重要了
日本時代的台灣戶口謄本是大清國民就註明《清》
可以推翻 所謂的「日本時代戶口謄本的《福廣》 就是中國人」的謠言。
日本時代的戶口謄本 註明 福、廣 表示忘了母語只會說閩客語的熟番 不是支那人
如果日本時代戶口謄本 註明《清》這才是支那人

所以 如果
日本時代的戶口謄本 註明的是 福、廣 表示忘了母語只會說閩客語的熟番 不是支那人
如果日本時代戶口謄本 註明《清》這才是支那人 這份戶口謄本資料我看過
很多中國派歷史研究者 故意不提1895日本人接收台灣時就有 清時代的台灣戶口資料
這是關鍵證據 日本人就是依據這份資料 來分辨您是熟番還是支那人
如果是清國支那人就必須離開台灣
要記住這個重點

蕭泰雄

中國人寄籍的戶口籐本見過嗎?

1895年之後,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做一全面性的戶口調查,
動用日本人類學者及懂漢文的台灣人約一萬多人,徹底調查台灣人口以及族群的分佈,
當時的調查之詳細,不輸現今林媽利醫師使用的DNA檢測。
日本人類學者是以族群為中心,將族群的語言以羅馬字拼音,
再以漢文譯註,來考台灣人的母語,所以當時人種驅離是很嚴謹的。
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在
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至註明『熟』。
當時不願回國的清國人,至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
總督府後來發給這些人『華僑證件』,識別為中國人,後來這些人也逐漸回國。

日本總督府後來為加速南進政策,才自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
人數約四萬多人,這些人,集團性的散居在現今的鐵路沿線。
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人數約四萬多人,
都是仲介公司集體辦中國護照入境的,入台後集體辦寄籍。

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在台灣怎會有中國人。
日本人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
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註明『熟』。
懂福佬話的在種族欄註明『福』,懂客家話的在種族欄註明『廣』。
是總督府為方便調派『台灣軍伕』,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註明,
方便調派台灣人去統治福建及廣東。

蕭泰雄
1895年之後,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做一全面性的戶口調查,動用日本人類學者及懂漢文的台灣人約一萬多人,徹底調查台灣人口以及族群的分佈,當時的調查之詳細,不輸現今林媽利醫師使用的DNA檢測。
日本人類學者是以族群為中心,將族群的語言以羅馬字拼音,再以漢文譯註,來考台灣人的母語,所以當時人種驅離是很嚴謹的。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至註明『熟』。
當時不願回國的清國人,至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
蕭泰雄
日本總督府後來為加速南進政策,才自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
人數約四萬多人,這些人,集團性的散居在現今的鐵路沿線。持護照時間到 一樣要回中國

來源: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56798694368646&set=a.436460963069086.96375.100001155592283&type=1&theater

中國人都不是漢人 台灣人怎麼會是漢人

$
0
0

「中國」一辭在西周初年出現,當時是指首都,是地區名辭 而非地理名辭。毛傳:「中國,京師也」,是最好的註腳。 1912年孫文創立中華民國之後,「中國」才有近代國家 正式名稱的意義,是政治名辭也是地理名辭。清末很多國家 在非正式場合稱滿清為中國,但在正式文書上仍稱「清國」 ,例如馬關條約日文版第二條,「清國將左記土地主權(遼 東半島、台灣澎湖)及其上的城壘兵器製造所官有物永遠割 給日本」。

所以,古時的「中國」是指其古都河南的洛陽地區,「中國 人」是指洛陽地區的住民,也就是漢人、黃帝的子孫。因為 傳說中的黃帝就是在洛陽盆地建國。洛陽盆地就是中國固有 領土的全部,它的面積比台灣小很多,所以,台灣國的固有 領土比中國的固有領土還大。
⋯⋯
「中國」除了是地區名辭之外也指人種,那就是漢族,所以 「中國人」就是漢族,其祖先為黃帝,只要祖先不是黃帝者 ,都不是漢族、中國人。漢族原名華夏或簡稱夏族(這和夏 禹的「夏」無關),例如:「華夏不行中國禮樂者,即可視 為夷狄;夷狄行中國禮樂者,得視為中國」。

漢族向為少數民族,早已被眾蕃包圍消滅

古時華夏人種稱呼洛陽盆地四周的外國人為,東夷、西戎、 北狄、南蠻。這些外國人,土地大,人口眾多,後來輪流統 治「中國」四千多年,人口居於少數的漢族,血統上早已溶 入居於多數的異族當中,亡國也亡種,那裏還有漢族?所以 ,今日的中國歷史以漢族為中心,是假歷史。以下就分析中 國自稱的五千年歷史當中,每一時期統治者的血統真相。

(((((四千六百年歷史當中漢族被蕃族統治四千兩百年 )))))

一、黃帝: 是傳說中的人物,不是正式歷史。傳說他原姓公孫,因長於 姬水(一說山東曲阜),故以姬為姓,是有熊君之次子,居 於軒轅,故又名有熊氏,號軒轅。他打敗南方君長蚩尤而被 推為領袖。據傳,有25子,其中14人得12姓,計為: 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此1 2姓為華夏、夏、漢族血緣的根源,外姓可判為異族,亦即 蠻族。後因賜姓或封地等關係,外姓也有漢族。

二、堯舜:
1. 堯: 祁姓,陶唐氏,華夏漢人。自黃帝至堯亡計455年,其後 漢族皆為異族統治。因堯死舜繼,舜就是東夷不是漢人。
2. 舜: 姚姓,有虞氏,東夷蠻族。

三、禹: 一說偃姓,一說姒姓,皋陶氏,西戎或東夷。

四、商: 東夷。

五、周: 姬姓,來自西歧,今日陜西,與羌人混血。

六、春秋:
1.齊: 薑姓,三苗後裔(南蠻)。
2.晉: 漢人。
3.秦: 西戎。
4. 都是南蠻。

七、秦: 西戎,今之藏族系,可能是氐人,故後來氐人符堅建國也叫 秦。史家為了區別,稱之為前秦。

八、漢: 自稱是漢人,其實很可疑。劉邦出身卑微,而當時位居公、 侯、伯以上者才有族譜。沒有族譜,而中原已被外 族統治兩千年,如何確定是漢人?

九、三國: 魏不詳,蜀漢自稱是漢人,吳為南蠻。

十、南北朝:
1. 南朝:晉室南遷壓迫苗越,晉之血統不詳。
2. 北朝:
前涼: 自稱漢人。
後涼: 氐族。
南涼: 鮮卑。
北涼: 匈奴。
西涼: 漢族。
前趙: 匈奴。
後趙: 匈奴。
前秦: 氐族。
後秦: 羌族。
西秦: 鮮卑。
前燕: 鮮卑。
後燕: 鮮卑。
南燕: 鮮卑。
北燕: 漢族。
大夏: 匈奴。
成漢: 氐族。
北魏: 鮮卑。
北齊: 漢族。
北周: 鮮卑。

十一、隋: 楊堅為北周外戚,與鮮卑混血。

十二、唐: 李淵為「漢」與鮮卑混血。

十三、五代十國:
1. 五代:
後梁: 漢族。
後唐: 突厥。
後晉: 突厥。
後漢: 突厥。
後周: 漢族。
2. 十國: 除北漢在山西之外,餘皆在江南,與漢族根據地中原無關。

十四、北宋: 自稱為漢族。比劉邦更可疑,因中原至此已被外族統治三千 年,那來漢族?

十五、金: 西元1127年滿清始祖女真人佔領中原。

十六、元: 蒙古人,屬匈奴。

十七、明: 自稱漢族。但是,比劉邦、趙匡胤的「漢」血統更可疑。

十八、清: 滿族,亦即女真人。

十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血統上自稱漢人,而國籍上自稱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人口統計,公開通報的總人口12億多之中,自稱漢族人口 佔10億多,其餘約2億,為滿、蒙、藏、回、苗等53個 少數民族。事實上,這12、3億人口,都不是漢族。

現在,中國人的血統,在中華民國稱為中華民族,而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民族。不管如何稱呼,兩種名稱都只 有政治意義而無血統意義。根據以上的分析,漢族名存實亡 ,中國人的血統不是屬滿、蒙、藏、回、苗等五個主要族群 ,就是屬其他48個少數民族。實際上,中國大陸30幾省 的土地,自古就是這53族的固有領土,中國統治下的各民 族不但應該仔細尋根,更應知道土地的歷史,向統治者討回 本族的固有領土和民族尊嚴,因為漢族的固有領土只有洛陽 盆地。中國民族、中華民族都是虛構的族名,都經不起歷史 、血統的檢驗,閩客是越族,不是漢族。

資料來源 蒼狼的部落格

日本時代被強制遣返大陸的唐山公◎蕭泰雄

$
0
0


羅漢腳 指的是台灣清治時期, 偷渡來台的漢人 。
(後來 日本領有台灣初期,均發給乞討執照的羅漢腳)。
— 翻攝自日文臺灣文化志。

看到這張圖就好像聽到「 酒矸仔通賣嘸 」的歌聲響起。
應該是當時的低級外省人吧
漢文人虛構的唐山公

據研究近代公共衛生之學者認為,
1897年5月8日6400人內渡人口,
是因日本剛接收台灣時,

台南 發生嚴重之鼠疫病 (俗稱黑死病) ,
是中國之船舶帶進來的,

日本政府強制將6400中國人遣返中國。
但另外的看法應該是日本政府將
單身《羅漢腳》漢人與鼠疫病患
一起強制遣返中國.

太多證據証明你不是閩南人

$
0
0


《 強勢熟蕃 》 接觸道教
道教伸入台灣
而道教的 五行 八卦 風水 地理 流年 發財 命相 加上祭拜文化
而讓熟蕃風俗 產生劇烈的改變
道教殯葬業龐大的商機
帶動 《 強勢熟蕃 》 接受漢式喪葬文化
也模糊台灣人的根本傳統
首先
長輩死亡最主要的 祖先牌位
就直接和道教產生密切關係
沒有祖先牌位 的熟蕃
殯葬業者會建議喪家來設立牌位
如果揀骨時才設立牌位 就請 《 土公師 地理師 》 幫忙
《 土公師 地理師 》 再參考百家姓
依據姓氏再 填上堂號
這些堂號就是大陸 地區的地名
榮陽堂 西河堂 濟南堂 等等 …
( 祖譜上有記載 墓碑也有刻上堂號 )
過去教育不普及
到處是文盲許多人不知堂號 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造成 台灣人後代子孫 《 種族和宗族認同錯亂 》 的原因
少數人就是依據這幾個因素
經過文書虛構宣揚
把強勢熟蕃扭曲為閩南族群 . 客家族群

硬說是台灣人祖先來自中原
甚至部份台灣人
至今還以為自己是閩南人 . 客家人
互相以 《 蕃 》 來賤視對方
聽老一輩 辦過〈喪葬事務〉的人說過
只要和《土公仔》談好價錢
墳墓 祖先牌位 . 堂號
甚至 10 代 15 代一大本假漢族譜
都能包到好交給你
這就是大陸進入台灣的殯葬文化產生了假漢人
但是從來沒看過漢文人 肯去批判這段在台灣 存在多年不倫不類的現象
善良的台灣人
被灌輸中國的的風水 地理思想之後
業者
就可以說服你
把地下已經埋了多年的祖先
挖出來重新轉個方向《改風水》
而稱之 《 後代子孫命運會更好 》
這也就是大陸進入台灣的文化之一
以上這種高利潤的殯葬行業
快速催化台灣熟蕃
擁有漢式祖墳
所以
這種中國殯葬文化在清代
已經開始蠶食台灣人民
1966 年
毛澤東為什麼發動文化大革命
就是因為
許多低劣的中國古老文化
腐蝕中國百姓 數千年
毛澤東想借由青少年 來改造中國
初期
以大中學生紅衛兵為主力
以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為目標
文化大革命的是是非非
有褒有貶
歷史說的很清楚
中華文化有好的一面
也有低劣的一面
台灣民間流入 連中國官方都想鏟除的舊風俗舊文化
後果可想而知
※《土公仔》就是撿骨業者 通常對陰宅風水 略知一二

………………………………………………………………………….
再說熟蕃宗教信仰

本來的熟蕃宗教信仰是拜祖先
稱《太祖》
也有在石碑上或木雕牌位用漢字刻上’’阿立祖’’
旁邊伴隨一尺左右的白色瓷瓶
壺內裝著聖水 裡面有祖靈

後來熟蕃接觸道教
神桌上奉祀觀世音菩薩
卻不知白色瓷瓶是什麼意義
後代子孫插上植物《萬年青》反而非常茂盛翠綠

《阿立祖》的石碑被放在角落
傳說非常靈邪
後代子孫不敢丟棄
早期台語稱 : (壁腳佛)

後來石碑被稱為《地基祖》
再來又被稱’’地基主’’
現在台灣人拜拜一定會拜《地基主》
其實就是《熟蕃》平埔族的祖先

太多證據証明你不是閩南人

來源: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155592283


全世界都討厭唐人 部分腦殘台灣人竟把唐山公當祖先

$
0
0


一.清官方對熟番之禮遇保護
《倘敢有擾派凌虐、苦累番眾者,立予革究》。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 其中這一段
是什麼意思

⋯⋯ 大清擔心官員當之中
有人利用職權 欺侮熟番
清高層早就想到這一點
而立規防患未然
這就是大清對熟番一連串的保護和禮遇不是嗎?
為何時至今日
大家害怕自己是熟番

很明顯清時代的熟番並沒有被醜化
這一點對研究熟番歷史 是很重要的一個點

未墾荒埔的土地 給各《熟番》耕種

乾隆51年(1786) 林爽文 起事於彰化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
餘黨遁入水沙連內山,翌二年平林爽文之變。

乾隆54年(1789)林爽文事件平定後,
朝廷論功行賞,
認為平埔各族和水沙連邵族等原住民協助戡亂有功,

於是仿四川屯練的制度,
貿施屯番制,設南北兩路屯,
共轄四大屯、八小屯。

將界外未墾荒埔和會黨械鬥抄封的土地介給各番耕種 。

※請特別注意這一條款;
界外未墾荒埔和會黨械鬥抄封的土地給各番耕種
各番= 是指《熟番》

以下是給熟番之土地
一、計屯丁受地,宜酌配撥一款。據稱新設屯丁,經將軍公福等奏准,以查出界外未墾荒埔五千四百四十一甲 ,同抄沒翁雲寬、楊光勳入官地三千三百八十餘甲□分配給。而翁雲寬、楊光勳等入官埔地已奏明增給戍兵餉銀外,其未墾荒埔實在查出 五千六百九十一甲 零,均□分撥近屯之地,每丁酌給 一甲 一、二分不等;其離屯稍遠之地,守望人工需費浩繁,每丁撥給 一甲 三分至六分不等;千總二員,仍照原設各給埔地 十甲 ;把總四員,各給埔地 五甲 ;外委十二員,各給埔地 三甲 ;尚有餘零,均分難給。

潘明慈、潘斗生二員充補千總,統轄南、北兩路各社屯番。
以下節錄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 片段

乾隆五十五年 ( 1790 ) 十一月二十三日兵部咨武選司案呈軍機大臣會同兵部等為遵旨議奏事
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等,
查臺灣熟番向化日久,茲因逆匪滋事,
各社番隨同官兵打仗,奮勇出力,經將軍公福等會摺議奏
潘明慈、潘斗生二員充補千總,統轄南、北兩路各社屯番。戴光位等四員充補把總,
分轄大屯一處,小屯二處。桂文郎等十二員充補外委,每人各管一屯。均給發劄付,委刻腰牌,毋須歸營操演,

徵收租銀,應酌完□給存留,以補丁食,以資經費一款。據稱各屯弁丁雖已撥給埔地,
但係荒埔,翻犁成熟尚需時日,酌議每丁一人給番銀八元,該屯丁四千名,
共給番銀三萬二千元。至屯弁紙張、飯食需費,一應從優籌給,俾辦公寬裕。
酌議屯千總二員,每員年各給番銀一百元;把總四員,每員年各給番銀八十元;

外委十二員,每員年給番銀六十元:計共給番銀一千二百四十元,
連屯丁共給番銀三萬三千二百四十元。尚存番銀五千九百四十一元零,
各廳縣加謹收貯,以備調撥口糧、旱潦賑恤公費之用。並令造具收支冊簿,
與舊正項糧一體盤查交代等語

應用器械,請分別編驗,以從番便一款。據稱臺灣熟蕃向藉打牲捕鹿以資口糧,
本有器械原所不禁;但鳥銃究屬軍火,不便私藏。以有習用鳥銃者,自應呈官編號,
以憑稽考;其餘一切器械,竹箭者幾多,請概免編號,以順番情等語。

查臺灣熟番前經隨用官兵打仗,正為奮勇,是以將軍公福等奏准挑作屯丁,
其所用器械均可毋庸製給,亦不必照綠營編號,以順樸情;
倘有胥役藉端擾累,准由臺灣鎮總兵巡察時即行嚴查究治。

二–自以為是漢人

所以別以為 說閩南話 客家話 就是閩南人 客家人
別以為有漢祖譜 有堂號 就是漢人

中影的《唐山過台灣》《源》
讓許多閩南語群和客家語群的熟番後代
相信他們的祖先來自大陸
這些60年代電影
就是典型誤導台灣人的"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
《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
《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
《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

這十幾年來
台灣出現
很多本土的
《台灣歷史》,研究專家
他們引用可信度很高的資料
能夠讓某些人
對自己的身世,恍然大悟

來源: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155592283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2◎ 蕭泰雄

$
0
0


台灣的開墾是台南一些讀書人北上開墾的 ,即現今年青人所說的『島內移民』,並非漢人來台開墾。

讀書人懂 漢文,但不等於懂漢文的人就是漢人,這是台灣寫歷史的人,裝迷糊 把懂漢文與漢人劃上等號。

清國,在臺灣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廩生、歲貢生、含恩貢生 、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武舉等名目之秀 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都是台灣人。

清國,參加考試,必歸於本籍投考,不得越籍赴試,假冒他省之籍投 考者,稱之冒籍。在台參加科舉考試者,也就是說在台考取之進士、 舉人、附生、附生陞廩生,廩生陞歲貢生含恩貢生、恩貢、拔貢、副 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武舉等等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 都是台籍生。雍正五年,其泉、漳各處寄籍之人一概不許冒濫。

『續修臺灣府志』人物志鄉貢篇:節錄自『續修臺灣府志』人物志鄉 貢篇雍正十年:張士箱,府學。康熙五十九年分修『臺灣縣志』。張 士箱在未考中鄉貢之前,於康熙五十九年分修『臺灣縣志』,而後於 雍正十年考中鄉貢,可見考中秀才時年齡已不小。而後被派到漳州歷 任訓導,歷史上均將張士箱說成是漳州人,其實是臺南府城人。這也 是研究台灣歷史的一些KMT御用學者裝迷糊的地方。

『張必榮』是張士箱大家族墾號。約於康熙末年取得布嶼稟荒埔地, 今雲林縣虎尾溪流域,開墾有成,生四子,後裔今仍散居於雲林縣、 雲林縣中庄部落、雲林西螺、臺北樹林。四子張方大,乾隆十三年( 1748年)例貢生,原以「張廣惠」為墾號名,後用「張必榮」墾 號。先於西螺成立保業戶,有租館稱『張榮裕館』或『張盈裕館』, 招佃開墾,有田園千餘甲,開鑿鹿場陂,引虎尾溪,即清水溪水灌溉 今雲林縣莿桐、西螺、二崙等鄉鎮40餘庄4,000餘甲地,是清 代雲林境內最大的水利設施。

?? 張必榮墾號,是引用現今的清水溪的溪水灌溉,所以張必榮墾號的成 就比濁水溪北岸的施世榜的水利工程來得有名,並造就今西螺地區廖 姓人家許多的水利工程專家,西螺地區廖姓水利工程專家後來與台中 的張達京共同開墾現今的台中地區。許多廖姓的後代為感念張家,所 以才有生為廖姓死為張的風俗。

清國雍正、乾隆之初,張士箱家族並與彰化大墾戶楊志申家族;墾殖 於彰化縣平埔巴布薩族部落阿束社土目抵六之荒埔地,今彰化縣線西 鄉下犁村附近。荒埔地稱為「三十張犁」,墾地有150甲。楊氏與 張氏招募來之佃戶,以陳、柯、王、黃,許,謝等姓氏為主。墾成後 荒埔地稱「抵六莊」,以前述平埔族阿束社土目抵六為名。

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與同在彰化開墾的吳洛等合夥買入臺北盆 地南部的海山庄業,今臺北縣樹林一帶,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張必榮,台灣秀才張士箱墾號,從淡水河引水灌溉新莊一帶築成「後 村圳」,把園地變成水田。吳際盛也同在此時,開拓海山堡,建設「 福安圳」。在台北平原樹林地區,張士箱兒孫輩是大墾戶。 這就是現今年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現今年青人未出生時,父執 輩就從南部北上到公司『吃頭路』,這就是現今年青人所謂的『島內 移民』。

看看國民黨如何串改歷史 將平埔族同化成支那人身分

$
0
0

◎ 蕭泰雄—KMT御用歷史學者,採用了『族群清除』方法,
去否認現今的台灣 人就是日本人類學者所稱台灣平埔族群,稱這些平埔族群為漢人。

現居住在台灣,廣大的平埔後裔被喚醒後,將會摧毀『我們都是炎黃 子孫』這種迷思。

如果中國人那一套『從語言、飲食習慣到宗教信仰 都保留了祖先從中國所傳承的豐富文化而讓台灣與中國切割不了』的 說法,讓我們所唾棄,這種『同文同種』的倡導不僅缺乏結構性的歷 史因素探討與建構性的可能方式思索。

根據清廷御史黃琡璥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文獻記載,台灣人原本就 是有名無姓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唐山姓與強迫歸化唐山 的設籍政策,導致 台灣的平埔族裔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否則無法立足,此 即史料中所記載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該項強迫台灣人的平埔 族裔戶籍政策,是在清國嘉慶年間執行,所以台灣人祖先大部分都是 嘉慶年間來台。從清朝統治台灣二百多年, 經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合計台灣的平埔族裔被同化政策所影響 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了,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會在台灣這塊土地逐 漸消失,無聲無息被取代。

資料來源 ◎蕭泰雄

滿清統治台灣 212 年有 90% 以上的日子都在實施
《禁止漢人渡台》的嚴格《禁令》

滿清渡台禁令表

一六八四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依施琅之議,滿清頒布渡台禁令三條 ( 請參閱 P11)
一七一九年 ( 康熙五十八年 ) 依閩浙總督羅覺滿保之議,清廷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二九年 ( 雍正 七年 ) 再度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三二年 ( 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一七四○年 ( 乾隆五年 ) 閩浙總督郝玉麟以開禁後弊病叢生,再度禁止
一七四六年 ( 乾隆十一年 ) 戶科奏請開攜眷令
一七四八年 ( 乾隆十三年 ) 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奏請攜眷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年 ( 乾隆二十五年 ) 福建巡撫吳士功,奏請開禁但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一年 ( 乾隆二十六年 ) 閩浙總督楊廷璋,奏請嚴禁渡台及禁攜眷
一七八八年 ( 乾隆五十三年 ) 陝甘總督福康安奏請廢止攜眷禁令
一八七四年 ( 同治十三年 ) 依福建巡撫沈葆楨之議,渡台禁令廢止
——————–( 離台灣割日僅剩下二十一年 )

清國政府規定往台灣赴任的官吏任期為三年,
任期屆滿立即調回中國,並禁止家屬同行。
總數約一萬的陸軍和海軍部隊也每三年調動一次,
稱為「班兵制」,

容許台灣在綠營之下再由本土熟蕃組成之屯蕃之編制

滿清在1644年推翻了明朝,
對鄭家軍採用黃梧的平海五策為指導原則 ,
海禁、遷界並行,其意就是要封鎖鄭氏的海上交通,
並阻止漢人往來台灣。

但是鄭家軍投降後,台灣正式被列入滿清版圖,
卻反比過去更加嚴厲的禁止漢人來往台澎兩地。
偷渡台灣之百姓視為「奸民」、「盜賊」、「流氓」、
並採取嚴厲的禁止政策,

從「大清律例」裡的「私出外境」、「違禁下海」等
各節罰則就能看到滿清政府取締出海移民的嚴厲苛酷。

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
基本上是要根絕漢人前往台灣。
在一六八四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滿清佔據台灣後,即時公佈「台灣編查流寓則例」,
其內容含有如下的嚴格規定台灣及漢人渡台三禁令如下:

台灣編查流寓則例
漢人渡台三禁令

1 內地商民來台貿易者,須由台廈兵備道查明,
並發給路照,出入船隻須嚴格檢查,偷渡者嚴辦,
偷渡之船戶及失察之地方官,亦照法查辦。

2 渡台者不得攜帶家眷,己在台者不得搬眷來台。
3 潮州惠州之地,為海盜淵藪,積習未脫, 其民禁止來台。

資料來源 ◎蕭泰雄

加上將所有來台者的眷屬當為人質所以也不能攜帶眷屬。
在實際上,人民渡台須經由官方管道,

※特別注意這一條款
偷渡之船戶及 《失察之地方官,亦照法查辦》

蕭泰雄 給謝長廷先生:

根據清廷御史黃琡璥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文獻記載 發現,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唐山姓與強迫歸化唐山的設籍政 策,
導致 台灣的平埔族裔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
否則無法立足,此 即史料中所記載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

。該項強迫改台灣的平埔 族裔戶籍政策,從清朝統治台灣二百多年,
經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合計台灣的平埔族裔被同化政策所影響 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了,
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會在台灣這塊土地逐 漸消失,
無聲無息被取代。
謝先生是法科出身應該比我更清楚。我們 是同時期在日本留學的留學生.
也到過你太太所開的中華料理店.我 是國風的朋友.
這次看你在中國祭祖.是跟中國政府玩遊戲嗎?還是 你真的是中國人?
1 收回讚 · · 分享

•你和 吳森益 、 Tom Tsai 、 Chen Yen Fu 及 其他 22 人 都說讚。

清帝國的驅漢行動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 通通驅離台灣。
1684年施琅「諸羅減租賦疏」說得很清楚:「自臣去歲奉旨蕩平 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
可見 1683年滿清入台後約僅一年,就將鄭氏軍民趕回約有一半。
到了 1688年,「華夷變態」上記載:「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 民兵有數萬人,
自隸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 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
可見,從1683年的數萬趕到1688年 ,只剩幾千漢人在台灣,而驅漢行動並未因而停止。

1 讚 · · 分享
•做自己 、 郭清圳 、 黃啟峰 以及 其他 18 人 都說讚。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一〉

台灣是在亞洲板塊邊緣,依推測,在7000年前至160 00年以前,原本就屬於同一板塊陸地的台灣,與現今之福 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相連在一起。在這亞洲板塊邊緣,住著 百越族人。
冰河期的結束,海平面急速上升,使得原本為低窪地區的陸 地,形成一海峽,就是現今的台灣海峽,迫使台灣區塊與福 建、廣東及中南半島區塊因而分離,在這亞洲板塊邊緣的百 越族人也因此分成台灣的百越族人,與福建、廣東及中南半 島區塊的百越族人。在亞洲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的台灣, 因兩大板塊之相互碰撞,使台灣形成一個多高山的特殊島嶼 。
⋯⋯
◎蕭泰雄
留於福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的百越人,因中國北方之族群大 批南下而混居。以及中華帝國的擴充版圖,百越人因反抗中 華帝國的版圖擴充,因而漸往南遷移,有的更遷移到現今的 歐亞交界的亞美尼亞。
冰河期結束,留在閩、越的百越人,因與南下的中國北方族 群混居,繁衍後代,所以從現今以DNA檢測,閩南人與現 今的台灣人流著不同的血液。
獨立成為另一血統的台灣百越人,在1300年代至160 0年代初期,漸與北方南下的大和民族人混居,而形成與中 國福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的百越人不同的DNA血統。

◎蕭泰雄 現今所稱的台灣人,日本時代日本人類學者所稱的平埔族、 高山族,清國時期中國人所稱的熟番、生番。台灣人根本就 不是中國人。

◎蕭泰雄
近幾年更有主張『台灣人血統有 94.2%是屬於平埔裔台灣人及原住民裔台灣人』是有依 據的。
台灣人父系血緣有:
41%來自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
59%的父系屬於亞洲板塊邊緣之百越族人種。。
台灣人母系血緣有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1547年,明國嘉靖26年, 朝廷新設閩浙總督,並令朱紈為浙江兼管福建海道都御史, 不外為厲禁通蕃之目的。時,日本八幡船的日本海商,有意 在北台灣定居做為補給基地。『續修台灣縣志』地志篇云: 蓋雞籠為台灣極北之港口,其早為日本人最初寄泊之港口。

◎蕭泰雄
所以台灣人母系血緣有5%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
•呂鎮揚 、 楊英正 、 Kodaria Lim 以及 其他 36 人 都說讚。
•5個分享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二〉

台灣的開墾是台南一些讀書人北上開墾的,即現今年青人所 說的『島內移民』,並非漢人來台開墾。讀書人懂漢文,但 不等於懂漢文的人就是漢人,這是台灣寫歷史的人,裝迷糊 把懂漢文與漢人劃上等號。
清國,在臺灣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廩生、歲貢生、含 恩貢生 、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武舉等 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都是台灣人。
⋯⋯ 清國,參加考試,必歸於本籍投考,不得越籍赴試,假冒他 省之籍投考者,稱之冒籍。在台參加科舉考試者,也就是說 在台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附生陞廩生,廩生陞歲貢生 含恩貢生、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 、武舉等等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雍正五年 ,其泉、漳各處寄籍之人一概不許冒濫。

◎蕭泰雄
『續修臺灣府志』人物志鄉貢篇:節錄自『續修臺灣府志』 人物志鄉貢篇雍正十年:張士箱,府學。康熙五十九年分修 『臺灣縣志』。張士箱在未考中鄉貢之前,於康熙五十九年 分修『臺灣縣志』,而後於雍正十年考中鄉貢,可見考中秀 才時年齡已不小。而後被派到漳州歷任訓導,歷史上均將張 士箱說成是漳州人,其實是臺南府城人。這也是研究台灣歷 史的一些KMT御用學者裝迷糊的地方。
『張必榮』是張士箱大家族墾號。約於康熙末年取得布嶼稟 荒埔地,今雲林縣虎尾溪流域,開墾有成,生四子,後裔今 仍散居於雲林縣、雲林縣中庄部落、雲林西螺、臺北樹林。 四子張方大,乾隆十三年(1748年)例貢生,原以「張 廣惠」為墾號名,後用「張必榮」墾號。先於西螺成立保業 戶,有租館稱『張榮裕館』或『張盈裕館』,招佃開墾,有 田園千餘甲,開鑿鹿場陂,引虎尾溪,即清水溪水灌溉今雲 林縣莿桐、西螺、二崙等鄉鎮40餘庄4,000餘甲地, 是清代雲林境內最大的水利設施。

◎蕭泰雄
張必榮墾號,是引用現今的清水溪的溪水灌溉,所以張必榮 墾號的成就比濁水溪北岸的施世榜的水利工程來得有名,並 造就今西螺地區廖姓人家許多的水利工程專家,西螺地區廖 姓水利工程專家後來與台中的張達京共同開墾現今的台中地 區。許多廖姓的後代為感念張家,所以才有生為廖姓死為張 的風俗。
清國雍正、乾隆之初,張士箱家族並與彰化大墾戶楊志申家 族;墾殖於彰化縣平埔巴布薩族部落阿束社土目抵六之荒埔 地,今彰化縣線西鄉下犁村附近。荒埔地稱為「三十張犁」 ,墾地有150甲。楊氏與張氏招募來之佃戶,以陳、柯、 王、黃,許,謝等姓氏為主。墾成後荒埔地稱「抵六莊」, 以前述平埔族阿束社土目抵六為名。

◎蕭泰雄
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與同在彰化開墾的吳洛等合夥買 入臺北盆地南部的海山庄業,今臺北縣樹林一帶,乾隆三十 一年1766年,張必榮,台灣秀才張士箱墾號,從淡水河 引水灌溉新莊一帶築成「後村圳」,把園地變成水田。吳際 盛也同在此時,開拓海山堡,建設「福安圳」。在台北平原 樹林地區,張士箱兒孫輩是大墾戶。 這就是現今年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現今年青人未出生 時,父執輩就從南部北上到公司『吃頭路』,這就是現今年 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

您真的是閩南人?

$
0
0

哈..咱們祖先有一部份人移到/遺到-蘇門答臘囉!!
突然驚覺,咱平埔人文化在南洋可是保存得好好的啊!
讀過不少的中國人教材,老是在講所謂"中國人"的移民,,
又是漳州又是泉州,不然就是廣東客家…?
說到 台灣原住民的遷移,移出或移入本島,
以前,總以為是指’他們’所謂"高砂族"們在遷移..?
其實,咱們住平地的平埔族祖先,外移的數量更龐大!!!
時間更早於[明國]的回族[鄭和]下南洋!
(千萬別把[明國]稱"明朝"!那是語言詐術!)
這種[台灣民族]的渡海跨島驕傲史,教科書裡是不會說的!
怎能過度透漏呢? 會有違中國漢人之優越感的!
說日本比漢人進步,西洋比漢人進步,他們會勉強忍住~
說南島民族有比漢人進步之處,他們可就受不了啦 ~!
其中有一條熱門的移民路線就是:
屏東往南進入菲律賓呂宋>越過馬尼拉>經Mindoro大島>
往Calamianes島群>到巴拉望長島>登上婆羅洲Borneo
北岸Sabah沙巴>續走西海岸經過今日汶萊>到馬來西亞今日
古晉Kuching出海>利用廖內群島Riau-isla>進入今日新山及
新加坡>跨過Batam島>進入蘇門達臘往北移>到達Toba湖附近,風水
甚佳,乃建立部落群,也同時把台灣的[排灣語系],帶到蘇門達臘,
而沿途中,有人選擇住巴拉望,有人留在呂宋島,有人往東南移入
Visayas米沙鄢群島(於是後來有人研究西拉雅語竟然與Visayas的
語言相似度極高),,至於蘭嶼,應該是菲律賓巴丹Batan島移過來的?
,畢竟蘭嶼語言不是排灣語系的…
印尼的國語Bahasa,據說是取材蘇門達臘廖內省Riau的語言為骨幹,
再加上爪哇語為重點而形成的官方語言,(因為爪哇是印尼最大民族,
其次是巽他Sundanese,武吉士Bugis..),因為是取材自廖內省Riau
的語言為主幹,而 Riau正是台灣民族移民的[重要據點],所以,
台灣民族的[排灣語系(含平埔各族語言)]顯然會造成一些區域影響,
也就是說今日的印尼國語,其實是有[台灣民族語言成分]在裡面的!,
比如台灣與印尼常用Aku而非Ako,排灣語"下雨",叫[hujan],印尼
國語就是用[hujan],而非爪哇語[udan],當然也有些名詞是有
[越族閩語]影響如肉粽[bacang],紅包[angpao],蟑螂[kecoa]
(虼蚻),沒有中國因素,印尼[族群融合]後選用南島拼音當主流,
而台灣所謂"族群融合"-卻是滿腦滿嘴塞滿[北京清官話]??
連[語言群]眾多的越族傳過來台灣的[閩台語系統]都輸給政治操作
,習慣的閩台語,卻無法當媒體第一主流用語,這才是台灣人的悲哀!!
台灣人真忙碌,轉換語言"頻道"這麼多次,何時可回到原點?
中國人最怕的事,應該是[平埔正名],及[推行馬來語]吧??文化反撲運動
(或南島文藝復興運動),中國漢人鐵定會做出抵制的!為侵略而賤?
“反中式文化"當然暫時沒有刻意的必要(我本人倒是產生反抗心理了),
但中國人搞 [反南島文化] 卻是自認"理所當然"的所謂"國策"!!
你或許會反駁說:不是也經常舉辦原住民歌唱跳舞的"有利可圖"的表演嗎?
“漢人"(含一堆假漢人)待你不差啊!? 只是要你安分當順民而已啊~?
如果大家把標準拉這麼低,那麼,民族也可以解散了!,不是嗎??
學校母語課這麼少,原住民又無法真正自治,這不是擺明,要毀滅台灣南島
文明嗎?? 這種"大中華龍族優越感"是無所不在的!,
最近台北市所謂"觀光傳播局"印製了觀光導覽手冊,說網站上有幾種
語言版本,包括[英語,日語,韓語,西語],,而馬來語?? 抱歉,就是沒有!!!
台灣民族被架空,連世界地圖都走了樣?台灣的南方好像是一片空白喔!?
我前面就說了,漢人見到洋人,日人,都會潛意識自認’比較差人家一級’,但,
見到南島民族,就莫名其妙跩了許多!?馬來人遊台灣,天龍國認為[他們]就
看英文好了!? 不然就學會看懂我"神州大漢的天威漢字"!!
漢文化就是吃軟怕惡的文化! 你要他們印泰雅,阿美,排灣語? 等到死吧!
南方來的兄弟姊妹使用馬來語的人口至少也有四億多人!
這些觀光客就不是人?不重要??台北市的稅收,沒有平埔族繳納的嗎?
那為何獨漏我南島馬來語的觀光手冊??,這不是種族歧視?
從島內歧視到國外??
(我已經打電話去抗議了,觀光傳播局TEL:02-27208889,歡迎大家打過去
抗議或表達立場,)我們台灣民族不容許南島文化被輕視忽略!!,
韓國人口5000萬,日本人口1億2600萬,可以有翻譯本,咱南島民族人口
4億多,卻被無恥的所謂"中華民國"所忽略!!? 牠們在屌甚麼?!
一個沒有聯合國身分的所謂"中華民國",你啥麼都不是!只有賤與傲慢!!
— 與大樂吳。

來源:Indo Iean Facebook

台灣沒有閩南人客家人

$
0
0

日本時代稱台灣熟生番為《本島人》
根本沒有閩南人客家人
只有說閩客語 忘記母語的熟番
和保持風俗語言的生番

再次提醒您《番 》在大清帝國的解釋是外國人的意思
福爾摩沙 被清劃分為《生番、熟番》
《番》在漢字的解釋是外邦
大清時代初期 台灣人對中國而言是 (外國人民)

台灣人不是閩南人客家人
只是大清統治台灣212年後 產生的閩.客語群
強調一下是 《語群》不是族群

台灣人 請您 仔細看本文
特別記住 是《閩粵》就是中國 閩南人 客家人

19世紀末期,黑奴貿易被廢除,西方殖民者逐漸發現“黃奴”吃苦耐勞,便從中國非法掠奪華工到美洲做苦力。就這樣,從道光26年(1846年)開始至光緒元年(1874年),10萬餘以廣東為主的閩粵沿海破產農民(也有不少被綁架的)懷揣著能在異國土地上獲得幸福、變得富有的夢想,以一紙契約賣身來到秘魯。這些人大部分留在了莊園裏當“黃奴”,約有十分之一的人被賣到鳥島上挖鳥糞。

鳥島地處赤道附近,天氣酷熱潮濕,每人每天定額要挖四到五噸鳥糞。苦力們勞動時間之長,定額之高,強度之大,要求之苛,待遇之低,都到了極限。每天夜裏幾乎都有兩三個人自縊而死。還有許多人在島上高處投海。大凡投海都是約定數十人或上百人同去。因累死、病死、被打死再加上不堪忍受非人生活自殺而死不計其數……致使欽察島中國苦力的死亡率極高,其中,清咸豐十年(1860年)運往欽察島挖鳥糞的4000名華工,最後幾乎全慘死在那裏。

關於鳥糞場的勞動,—位秘魯人寫道:“連希伯來人構想出來的地獄,也難以和鳥糞場將鳥糞裝船時那種難以忍耐的酷熱、可怕的腐臭,以及被迫在這裏勞動的中國勞工所遭到的懲罰相比。”

而一位英國人更寫道:“我可以證實,在這種悲慘的境況下,他們的命運是最不幸的。除了累死人的勞動(每個苦力每天要被迫挖掘5噸鳥糞)外,他們既沒有足夠的食物也沒有起碼的合乎衛生的飲用水……”

直到20世紀初,所有倖存的契約華工都獲得了解放,大部分人都留在了秘魯,並且成為日後早期秘魯華人社會的主體。華工一貧如洗,一些人浪跡街頭,掏糞、撿破爛、撿煙頭、打短工來維持生計,稍有盈餘開始做小買賣,有些人甚至冒險進入秘魯東部亞馬遜河流域林區開採橡膠、淘金砂……,隨著時間的推移,秘魯華人從一個處於移民中最劣勢的群體成為了移民中成功的族群。許多當年華工的後代成為了商界名流,有的甚至進入議會,能夠參政議政,例如:維克多•許,何塞•陳先後擔任秘魯總理一職。

今天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不遠萬里來到這裏,只為了聆聽那海鳥的啼叫和浪擊海岸的轟響,去瞭解異國的文化與風情,作為我們不斷變化生活中的一個插曲。當我們頭頂南美上空的驕陽,迎著那撲面而來的充滿腥味的海風時,強烈地感受到了當年千萬華工去國萬里、孤懸海外、客死他鄉、飲恨海峽,而臨終時又始終不忘東望故土的思鄉情結……

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當年海外華工正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才會遭到如此厄運。民強則國強!希望,有朝一日,中國真正實現梁啟超先生的夢想“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資料來源

http://blog.163.com/zhang_haishu/blog/static/14060220420122149103025/

當年中國"黃奴"的地獄:秘魯鳥島[原創]
2012-03-22 22:11:12|

鳥島主要是指巴耶斯塔三島。要到那裡,平常每天只有一班船,遇到節假日可能有兩班,但最晚就在10點,因為行程要兩個小時,過了中午,浪就大起來了,船容易 觸礁。從帕拉卡斯港出發,經過秘魯唯一的半島,沙石的紅色在陽光下跳動,迎著坡面,就是鳥島地畫,導遊介紹,地畫高180米,寬50多米,是一個燭台的形 狀,發現於1926年,象納斯卡地畫一樣,沒人能解釋它的來歷,又給這個國家增添了幾分神秘。約半個小時,鳥島開始一一呈現在你面前。由於地震、火山運動 和侵蝕,島的下部多處中空,石洞、石隙錯錯落落,很有些韻味。山石的本色是赭紅色,但日積月累的鳥糞把表面塗成了灰白色。儘管隱約有寫意的意境,但鳥糞的 氨氣味熏得人不想再靠前半步。島上還有壘起的矮牆,像縮微長城一樣樹立著,據說是中國人挖鳥糞時為防止落海砌成的。華人在秘魯是比較成功的族群,真難以想 像,最早到秘魯的中國人就是在這裡挖鳥糞,討生活,常年累月的工作,積累了今天的財富。目前不是挖鳥糞時候,但島上仍有人看守,同船的一個人就爬上繩梯, 上了鳥島。島上的鳥據說有百萬隻,最多的是鷺鷥、皮克羅鳥、海鷗和鵜鶘,密密匝匝、層層疊疊佈滿全島,簡直都難於找到空地。在一座島上,鷺 鷥站了半個島,遠遠望去,整個地面都是黑色。住房這麼緊張,當然下面的石礁、石灘也不能浪費,嬌小的企鵝在山石上穿行,海獅聚在一起,叫聲此起彼伏,隆隆 作響。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回到岸上,看到有人居然用鵜鶘當寵物,靠喂食照相掙錢。這鵜鶘身形很是威猛,誰如果逗它不給東西,也不知道是撒嬌還是撒潑,長嘴一輪,不管不顧的就要叨你,嚇得美女花容失色。不過對主人甚是乖覺,任由抱上抱下,一聲不吭。

正是中午,找了一家生意最好的餐館,剛坐定,就有藝人來獻唱,秘魯原生態的東西,音樂率真而富有節奏,輕鬆的旋律同這海風海景到還契合。所以是鳥島就是魚多,來一條比目魚,拷的又鮮又嫩,要杯啤酒,伴著音樂體會一下秘魯式的愜意。

晴天所拍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位於太平洋中西部的欽查群島,是秘魯著名的「鳥島」。群島與由北欽查島、中欽查島、南欽查島3小島組成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經過秘魯唯一的半島,沙石的紅色在陽光下跳動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迎著坡面,就是鳥島地畫,導遊介紹,地畫高180米,寬50多米,是一個燭台的形狀,
發現於1926年,象納斯卡地畫一樣,沒人能解釋它的來歷,又給這個國家增添了幾分神秘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約半個小時,鳥島開始一一呈現在你面前。由於地震、火山運動和侵蝕,
島的下部多處中空,石洞、石隙錯錯落落,很有些韻味。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在一座島上,鷺鷥站了半個島,遠遠望去,整個地面都是黑色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島上還有壘起的矮牆,像縮微長城一樣樹立著,據說是中國人挖鳥糞時為防止落海砌成的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島上的鳥據說有百萬隻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山石的本色是赭紅色,但日積月累的鳥糞把表面塗成了灰白色
鳥糞自然風化成為堅硬的鳥糞石,當年華工就是開採這些鳥糞石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儘管隱約有寫意的意境,但鳥糞的氨氣味熏得人不想再靠前半步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最多的是鷺鷥、皮克羅鳥、海鷗和鵜鶘,密密匝匝、層層疊疊佈滿全島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近看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這是陰天的時候拍得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無數的海鳥輪番起飛,有時竟能隱天蔽日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這些海鳥,是以海裡的小魚為食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船上的人爬上繩梯,上了鳥島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繩梯是上島的唯一交通工具,爬上了斷橋後,與我們揮手告別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在那高高的山崖下,無數的海豹、海獅正在曬太陽哪,那震天的鳴叫聲就是他們發出來的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再往海裡一看,成群的海豹在巡遊,在嬉戲。看,他們游得多歡哪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岸上,有人用鵜鶘當寵物,靠喂食照相掙錢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來張特寫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這鵜鶘身形很是威猛,誰如果逗它不給東西,也不知道是撒嬌還是撒潑,長嘴一輪,不管不顧的就要叨你,嚇得美女花容失色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喜歡與美女合影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不過對主人甚是乖覺,任由抱上抱下,一聲不吭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正是中午,找了一家生意最好的餐館,剛坐定,就有藝人來獻唱,
秘魯原生態的東西,音樂率真而富有節奏,輕鬆的旋律同這海風海景到還契合。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鳥島就是魚多,來一條比目魚,拷的又鮮又嫩,要杯啤酒,伴著音樂體會一下秘魯式的愜意。

欣賞完了鳥島,再說上一段沉重的話題:這座安靜祥和的鳥島上曾留下了許多契約華工的血與淚,這是一段被人遺忘的華工血淚史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19世紀末期,黑奴貿易被廢除,西方殖民者逐漸發現「黃奴」吃苦耐勞,便從中國非法掠奪華工到美洲做苦力。就這樣,從道光26年(1846年)開始至光緒 元年(1874年),10萬餘以廣東為主的閩粵沿海破產農民(也有不少被綁架的)懷揣著能在異國土地上獲得幸福、變得富有的夢想,以一紙契約賣身來到秘 魯。這些人大部分留在了莊園裡當「黃奴」,約有十分之一的人被賣到鳥島上挖鳥糞。鳥島地處赤道附近,天氣酷熱潮濕,每人每天定額要挖四到五噸鳥糞。苦力們勞動時間之長,定額之高,強度之大,要求之苛,待遇之低,都到了極限。每天夜裡幾乎都有兩三個人自縊而死。還有許多人在島上高處投海。大凡投海都是約定數十人或上百人同去。因累死、病死、被打死再加上不堪忍受非人生活自殺而死不計其數……致使欽察島中國苦力的死亡率極高,其中,清咸豐十年(1860年)運往欽察島挖鳥糞的4000名華工,最後幾乎全慘死在那裡。
關於鳥糞場的勞動,—位秘魯人寫道:「連希伯來人構想出來的地獄,也難以和鳥糞場將鳥糞裝船時那種難以忍耐的酷熱、可怕的腐臭,以及被迫在這裡勞動的中國勞工所遭到的懲罰相比。」
而一位英國人更寫道:「我可以證實,在這種悲慘的境況下,他們的命運是最不幸的。除了累死人的勞動(每個苦力每天要被迫挖掘5噸鳥糞)外,他們既沒有足夠的食物也沒有起碼的合乎衛生的飲用水……」
直到20世紀初,所有倖存的契約華工都獲得瞭解放,大部分人都留在了秘魯,並且成為日後早期秘魯華人社會的主體。華工一貧如洗,一些人浪跡街頭,掏糞、撿破爛、撿煙頭、打短工來維持生計,稍有盈餘開始做小買賣,有些人甚至冒險進入秘魯東部亞馬遜河流域林區開採橡膠、淘金砂……,隨著時間的推移,秘魯華人從一個處於移民中最劣勢的群體成為了移民中成功的族群。許多當年華工的後代成為了商界名流,有的甚至進入議會,能夠參政議政,例如:維克多·許,何塞·陳先後擔任秘魯總理一職。
今天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只為了聆聽那海鳥的啼叫和浪擊海岸的轟響,去瞭解異國的文化與風情,作為我們不斷變化生活中的一個插曲。當我們頭頂南美上空的驕陽,迎著那撲面而來的充滿腥味的海風時,強烈地感受到了當年千萬華工去國萬里、孤懸海外、客死他鄉、飲恨海峽,而臨終時又始終不忘東望故土的思鄉情結……
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當年海外華工正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作為後盾,才會遭到如此厄運。民強則國強!希望,有朝一日,中國真正實現梁啟超先生的夢想「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600萬台灣人 平埔族後代~摘錄

$
0
0


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nickels&article_id=3140991
日期:2008.03.12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壬癸昨天說,台灣很有可能是南島民族的祖居地,古南島民族就從台灣擴散,可惜台灣的南島語言快速流失,許多人已不會講母語。

國科會七月科學季特展,以「多樣性台灣」為主題,昨天學者分以基因、語言及考古研究觀點,分析台灣多樣性。

李壬癸說,南島民族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各群島,語言超過一千種,人口兩億五千萬,台灣島上南島語言雖只廿多種,但不僅差別極大,更保留許多古語特徵,「語言愈分歧的地方,表示時代縱深愈長」,因此台灣南島語言占整個南島語族「極重要地位」,成為國際學者必引用及參考的對象。

台灣南島語言多樣,卻快速消失。李壬癸舉南島語系的平埔族群為例說,現在台北只剩「凱達格蘭大道」,找不到會說凱達格蘭語的人;桃、竹、苗無人會說道卡斯語,乃至台中梧棲的巴布拉語、彰化一帶的貓霧語、豐原東勢一帶的巴宰語、台南西拉雅語,從北到南快速消失,到了東部宜蘭,也聽不到噶瑪蘭語。

李壬癸表示,現在邵族上百部落,還會說母語的不到十個人,且都是七、八十歲耄老,「眼看一、廿年內就將完全消失。」為留下語言,他曾為平埔巴宰海族人潘金玉製作巴宰語辭典,「全台灣會講巴宰語的只剩她一個,堪稱國寶」,但這個現居埔里的阿嬤,也已經九十二歲。

其實許多台灣人都有原住民、也就是平埔族血統。台北馬偕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抽上千人的血研究發現,百分之廿六台灣人有平埔族基因、估計約六百萬人是平埔族後代。只是經過幾百年通婚,族群早已「你血中有我、我血中有你」。

平埔11族 漢化較早

「平埔」意為「平地」,早在漢人來台拓墾前,台灣西海岸平原一帶,即有許多不同文化、語言、部落的原住民居住,平埔族概稱這些先民,與高山原住民族區分,兩者都屬與漢人不同文化體質的「南島語民族」。

平埔族漢化較早,當時叫熟番,包括北部噶瑪蘭族、凱達格蘭族、雷朗族,中部巴布薩族、拍瀑拉族、道卡斯族、巴宰海族、洪雅族(或和安雅族)、南部與東部的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卡列溫族共十一族。

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指出,今日台灣人的母系血緣,七成四來自福建,兩成六來自原住民,估計台灣有六百萬人是平埔族後代。

平埔族

「平埔族」一詞﹐我們常用來指稱居住在臺灣平野地區的「原住民族」。從文獻上來看﹐十七世紀初(明朝末期)陳第所寫的《東番記》(1603)是對「平埔族」最完整的描述。當時「東番」或「東夷」用來稱呼台灣的原住民;「西番」和「西夷」則用來稱呼前來中國通商的西方人﹐如荷蘭人與西班牙人。

「平埔」兩個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就是「平地」的意思;「族」則是指稱某一特定的人群。就此而言,「平埔族」是用來指稱「居住在平地的人群」的簡易稱呼。

四百年前,早在漢人來到臺灣拓墾、定居之前,臺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宜蘭、基隆到恆春,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人群居住。因此,有些人認為應該稱為「平埔族群」比較恰當。

這些比漢人更早居住在台灣平原地帶的不同人群,由於和漢人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臺灣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番」。從「番」的字形、字意來看,「番」是「禾」與「田」所組成的,是用來指稱以某種方式耕作的人,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漢文化為中心的眼光下,「番」就含有歧視的意味。事實上,從語言、社會、文化、體質上的特徵來看,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高山原住民一樣,都是屬於「南島語民族」。

不過,平埔諸族被視為「族群」而非僅是「番社」而已﹐則是起始於日據時代日人學者透過語言與文化上分類的建構。其中﹐伊能嘉矩(1904)將「平埔族」分為十族﹐之後又有移川子之藏、小川尚義等人不同的分類﹐他們的分類奠定了現在我們對平埔各族分類與稱謂的基礎﹐這種族群的分類與命名是一種學術上的建構﹐有別於前述以「漢」文化為中心的分類。

平埔族體型

平埔人體質與形貌

對於如何辨識漢人或非漢人,民間通常流傳一些說法:

「手肘彎起,手彎前處一至三公分的地方,如果有一個明顯橫紋,則為純漢人,反之則便為平埔族人。」屏東馬卡道族人潘謙銘如此說著。 傳說在嘉義的洪雅人及屏東的馬卡道人的小孩,在七歲之前頭髮是呈現紅色的。 再者便是腳的小指甲有裂紋者是漢人,沒有則非漢人。
但不管如何,體質人類學的科學調查方法還是最精確及有系統地分辨平埔族人與其他一般漢人,在體型上差異的一種方法。以下將針對男女,整理出一般平埔族人的體型。

三百多年前的台灣,可說是個未開闢的荒島,這島上的原住民族,人類學家依其體質、語言、社會、文化和風俗之不同,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高山族」在清代叫「生番」、「山番」或「野番」,大多保留有他們傳統的社會制度和言語習慣,大部分都分佈在山區,計有九族,分別是:阿美族、泰雅族、鄒族、布農族、魯凱族、賽夏族、卑南族、排灣族、雅美族(蘭嶼);「平埔族」則叫「熟番」、「土番」或「平埔番」,其活動領域主要在平原地區,綜合人類學家分類則計有十族:凱達格欄族、雷朗族(以上兩族為北部平埔);噶瑪蘭族(宜蘭平原);道卡斯族(竹苗平埔);巴宰海族、巴希拉族、貓霧拺
族(以上三族為中部平埔);和安雅族(嘉義平埔);水沙連族(日月潭 平埔);西拉雅族(台南平埔)。

平埔族十族中,要以西拉雅族的勢力最大,人口也最多,活動的領域約在台南縣以南至屏東恆春半島,主要有三系:西拉雅本族(分新港社、麻豆社、蕭瓏社、目加溜灣社四社)、大滿亞族和馬卡道亞族。蕭瓏社的領域在八掌溪與曾文溪下游間,即濱海地區的佳里、七股、西港、學甲、將軍和北門等六鄉鎮,人口與文化為四社之冠;清代誌書呼作「霄瓏」、「霄龍」、「召籠」甚至「歐王」(漚汪),譯名頗多,今用「蕭瓏」大致是沿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周鍾瑄修的「諸羅縣志」而來。

蕭瓏社的本社,大抵以金唐殿為中軸線,呈放射狀分布,東南至三五甲,西南沿伸到公廨宅,西北到北頭洋、番仔療、番仔塭,東北則至潭墘。而支社勢力更大,西邊擴及將軍、七股兩鄉,北邊則到學甲,東邊溯急水溪而上,更遠及下營、官田和東山等鄉鎮。當時的平埔族乃過著原始的部落生活,一切都必需仰賴大自然的供給。

蕭瓏社在西元1636年為荷蘭人所征服,荷人為便於治理「土番」,乃藉基督教來教化。當時蕭瓏社人口約二千六百名,接受洗禮者二百八十二人,學生一百三十人,並進行通婚政策,籍以消除種族之間的隔閡。另一方面,當時台灣地大多未開闢,平埔族各社又不善耕種適逢大陸東南沿海,因抗清而戰亂頻仍,閩粵之民避難渡台者甚眾,荷人東印度公司又從巴達維亞派來泉州人蘇鳴崗至閩南為荷人招募移民。由於蘇鳴崗是海外發跡的同鄉,大批泉州人乃在他勸誘下,紛紛赴台為荷效力。荷人美其名為招募「移民」其實是極盡壓榨能事的「農奴」。大量經由泉州、廈門出發的漢人一到台灣,要面對彷彿亙古未闢的山林曠野,拼命開發之餘,尚得應付荷蘭人苛酷的各種要求。有賴漢人艱忍耐苦、百折不回的天性,台灣的土地終於開發了。

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志在反清復明,尋找軍事據點的鄭成功,率兵艦浩浩蕩蕩攻向南台灣。軍隊由鹿耳門登陸,包圍熱蘭遮城展開長達七個月的苦戰。終把荷人驅走,結束了荷人三十八年的據台歷史。鄭氏據台時期,也正是泉州人第二次移民台灣的熱潮時期。鄭成功是泉州人,所率領的三萬軍人中,許多也都是泉州人。同時,清廷為禁絕沿海居民對鄭成功的支援,實施暴虐的「遷界令」,大陸東南沿海居民一律向內地遷移三十里。一時發生「沿海遷界,顛沛流離,雖至親不能相保」的慘狀。據記載,當時泉州府安海地區最慘,除龍山寺外,盡成一片廢墟。大群無家可歸的人民,部份遷往內地,部份冒險出海往東南亞國家謀
生,部分則強渡台灣海峽,參加鄭成功開發台灣的行列。這一波移民浩大,據估計,不下數萬人之多。

「蕭瓏」至明鄭時期始漸有漢人入墾,最早率民在此屯墾的是鎮兵林可棟,定居今天的佳里東市場一帶,一般認為此人是蕭瓏的漢人開基祖。「自此先民來墾者日眾,聚集在此小溪附近營商者亦日多,自然形成漢番雜居之景觀,是時先民所建之部落,即成蕭瓏街,蕭瓏社之平埔族則散居在其附近(《金唐殿簡誌》)。作者先祖亦在康熙未葉(1712年後)自泉洲錦宅十九都來台開墾。

鄭氏二代治理台灣共二十三年,拓展荷人留下的「王田」,並為台灣立下堅牢的政治、社會基礎,對台灣實有重大貢獻。清康熙二十二(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泉州人施琅攻占澎湖,鄭克塽投降。翌年台灣正式收入清朝版圖。清廷滅在台鄭氏之後,於康熙二十三年,實施嚴格的「渡台禁令」包括赴台貿易需發路照,偷渡者嚴辦,渡台者不得攜眷。漢族之移入台灣一時衰退,當時佳里興 以北悉為平埔族之部落,幾乎看不到漢族的蹤跡。康熙五十年前後,渡海之禁,侵佔蕃地之禁,俱成虛文,漢族移民接踵而至,有些甚至潛入平埔族地,日事侵削。其初平埔族地尚係地闊人稀,平埔族未有重地之心,漢人略施小利,就容易取得其地。以致後來平埔族被迫遷移到他方。

蕭瓏社的西拉雅族,其中一支向東發展,最後在今日東山鄉東河村定居,並形成目前蕭瓏社最大的支社,也是保存阿立祖信仰最完善的村庄。東河村是東山鄉南郊的一小部落,位在新營市東,車程僅十來分鐘,古稱「吉貝耍」,平埔語為「斑芝花」(木棉花)之意,是平埔族和安雅哆囉嘓社的舊地,乾隆中葉蕭瓏社民入墾而定居於此,全村約莫兩三百戶,以段姓、李姓和潘姓為主,村民大多務農,頗為好客。有趣的是東河村人一直不太願意承認他們就是平埔族的後裔,都說他們是來自江西省萍鄉縣段氏八代祖先段東鎰的後代;可是,散布於村中的大小,「公廨」(平埔族拜阿立祖的場所,如同漢人的寺廟)、每年的「阿立母祭典」(平埔族西拉雅系四大社,信奉「阿立祖」,然而各社對「阿立祖」的稱呼各異,諸如:阿立母、海祖、老太祖、阿日祖等,但是奉為「守護神」,祭之於「公廨」的誠意皆同),和許多隱匿於婚喪喜慶的平埔族禮俗,甚至五官體型等証據,也就叫東河村人無法辯解。

西拉雅族有部分則在今七股鄉立其支脈,今七股篤加村,全村皆姓邱,相傳係金唐殿「廟後區(邱)」遷徒而來,有關建莊故事,傳說「廟後邱」因富而暴,致有長老享用新娘初夜權「摸馬卵」之惡習產生,終引發蕭瓏人憤怒,於是告官黑夜合力圍剿「廟後邱」遂在一夜之間完全瓦解,死傷慘重,只有少數人乘隙西逃至「卓加」,建立「篤加莊」,從此隱姓埋名,排拒他姓,以經管魚塭維生;今日莊內非但已無平埔祭典,連祀壺亦缺,除「面孔」之外,完全找不到平埔蹤跡。

居住在蕭瓏社的西拉雅人,則因長期與漢人雜居,遂漸漸漢化並開始過著集居的生活,當時移民到蕭瓏漢人,據調查以福建漳州人較多。

西元1894年(日明治二十八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翌年(1895)清廷戰敗與日本締結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但日本人居住台南縣者不多,居住佳里者也甚少。平埔族大多漢化,根據民國十五年(日大正十五年)之一次漢族籍貫調查,當時佳里鎮有福建籍二萬零二百人,其中漳州人有一萬三百人,泉州府安溪縣有三千人,同安縣有六千兩百人,三邑縣(南安、惠安、晉江)七千人,而粵籍人口此時尚無一人。由於漳、泉人多混居且習俗大同小異,致難以分別;但泉州位臨海邊,故移住泉州人亦多佔居沿海地帶。泉州與漳州人習俗不同處,較明顯可識別者,乃三日行春祠禮,漳俗為農曆三月三日,稱三日節,泉俗則以清
明日,謂清明節,又稱活節。

光復以後,根據民國四十五年九月的人口調查,佳里鎮的福佬人口佔總人口的98.4%,外省人則僅佔1.6%,而此時的平埔族因與漢人相混,實際上已無純粹的平埔族人。根據粗估,現今有50%的台灣人身上多多少少都留著平埔族的血液,這樣估計應是相當保守,因為平埔族早在四百多年前便陸續渡海抵台,在台灣整個平地上廣泛分布;台灣早期移民繁衍後代,幾乎都會聚平埔族為妻,或多或少,我們身邊都有著流平埔族血液的人。根據研究,台灣族群中凡是有雙眼皮的,多半是和平埔族原住民混血的;另外從小腳趾頭沒有多出一片指甲,而是平平的,就有可能是平埔族。

腳指甲小指的指甲分成2片的意思是…

你是漢人,以整個大陸地區來說,你是南方人,

你的祖先都是南方人,所以你的基因會這麼顯現,

不然,你看看你的左手或右手,

手臂略彎,前手臂內側靠近彎肘約4.5公分處有一條線條,

這也是漢人的標誌哦..

若看不清楚,就用另一手稍稍拉緊前手臂皮膚,試試看吧

這是我以前補習班歷史老師教的,

那時,他巴不得把襪子脫給我們看小指的2片指甲,

但經過我們這票學生的痛苦掙扎(老師!您千萬別脫鞋子.襪子啊!!!)

只好只是”忍痛”拉開衣袖比給我們看.....

我們大部份同學都有那條線哦!!

沒有那條線的同學們,籍貫還真是外族的熱河.山西.四川較多呢!!

記得補習班歷史老師說,如果手肘關節(手心朝上稍微彎曲看看)前靠手腕的皮膚上有一條紋路(像皺紋),還有腳的小指指甲是由兩片指甲(一大一很小)組成,那就是有漢人血統^^怎麼混都有喔!

要以現代遺傳學來說的話!~漢人具有以下四個特徵表現:
1.腳的小拇指指甲 有一條小裂縫
2.手臂內側有一條線.(下手臂內側,靠近關節處)
3.門牙內面呈凹槽狀
4.單眼皮!~

如果以上四個特徵都完全的表現出來的話~便可以稱之為"較為純種的漢人"!~
雖然說實際上並沒有非常純種的漢人了~
可是這只是定義的問題!~總之我們現在會稱這些"較為純種的漢人"為純種漢人

平埔族人的特徵雙眼皮小趾頭未多一片指甲,平埔族漢化極深,台灣很多人有平埔族的血統;平埔族岸裡社頭目後裔的新樓醫院牧師潘稀祺表示,只要是雙眼皮或腳的小趾頭沒有多出一片指甲,可能都有平埔族的血統。

潘稀祺指出,屬於南島語系的平埔族,數千年前渡海來台,廣泛分佈在台灣的平地上,是台灣社會中漢化較早、較深的平地或近山地原住民的總稱,清朝時被稱為「熟番」,以別於未歸化的高山族「生番」。

母系社會的平埔族,是在「唐山過台灣」的移民風潮後,被擾亂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些唐山人為了傳宗接代,大多娶了平埔族女子;根據研究,現今的台灣人,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流著平埔族的血統。

潘稀祺表示,平埔族人有幾個特徵,若是想要驗證自己是否是平埔族的後代,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一、做DNA比對。

二、查看祖墳墓牌或神主牌,若刻有台灣本地如大社、新港等族名稱者,可能是平埔族。

三、看姓氏;清朝曾賜五十姓給平埔族,例如:潘、兵、機、米、標、宜、莫、萬、卯、加、力、來、東、月、夏、劉、林、郭、吳、陳、趙、鄭、李、楊等。

四、查看教會早期的受洗名冊。

五、查閱祖先長輩的戶籍騰本是否有平埔族的名字,或是註明有「熟番」字樣。

六、是否有祭拜祀壺或阿立祖。

七、察看人的外觀,凡有雙眼皮者,多半是和平埔族混血。

八、看腳的小趾頭是否多出一片指甲,若沒有,則可能是平埔族。

根據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的「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研究,在台灣,雖然只有一點五%血統純正的原住民,但其實有八十五%的閩南人、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包括高山族、平埔族,以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島嶼族群)。 林媽利說,這項研究的結論就是,八十五%的台灣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也就是由平埔公、平埔嬤、唐山公、唐山嬤(唐山是指福建、廣東)、高山公、高山嬤及少數外國基因一起建構。 林媽利舉例,台獨大老彭明敏的父系祖先有原住民血統,母系則具有北方亞洲人的血統,且有客家血統,顯見許多台灣人經過不同族群的混合融合。

林媽利強調,閩南、客家人的基因結構多元且複雜,除了八成五有原住民血統,九成以上還有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血統。從血緣關係樹分析,「越族」不是純北方漢人的後代,反倒與東南亞較相近。林媽利解釋,「閩道比蜀道難」,閩南多山,去內陸不易,對外多透過海路聯繫,因此,與台灣、東南亞的交流更為頻繁。 目前全台各族群比率為:閩南族群七十三點五%,客家人十七點五%,一九四五年之後遷台的外省族群七點五%,原住民佔一點五%。在這項研究的定義中,所謂「非原住民的台灣人」,是指總計佔全台九十一%的閩南、客家族群。 林媽利指出,研究團隊近年來徵求自願提供血液者,第一階段是將一百人的血液進行基因分析,包括五十八位男性、四十二位女性,其中有六十七%的父系、母系血緣比對後,確認有原住民基因;另外,有十八%經染色體組織抗原HLA分析後,發現有原住民基因,總計八十五%有原住民血緣。

林媽利分析,台灣原住民在台灣島內經過幾千年長期的隔離,形成相似及一致的基因結構。閩南、客家族群經過長期不同族群的通婚,是由多個族群融合混血而成,因此基因結構複雜、互異。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原住民、東南亞島嶼族群(印尼、菲律賓等)在血緣上很接近,不易區分,而且研究顯示台灣原住民在上萬年之間陸續來自東南亞島嶼,且兩地有族群可能互相遷移。

這項研究摘要已投稿即將在菲律賓召開的人類基因研討會。林媽利希望在明年可以完成兩百名抽血者的統計分析,未來目標是三百人。民眾若有意願接受抽血,可與淡水馬偕醫院的輸血醫學研究室陸小姐聯繫。 對於這項研究結果,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認為「是項有趣且合理的發現」,而且有助於解開基因流行學之謎、人類遷徙的過程

從歷史人口推算,台灣人的閩客基因不會超過 3成

$
0
0

從歷史人口推算,台灣人的閩客基因不會超過 3成
清代台灣人口數(本文內人口數主要來自清代漳州府誌及台灣府誌、清宮奏摺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02/npm/npm.htm與網路上的泉州市志,沈建德網頁http://www.taiwannation.com.tw/inside016.htm中有詳列各年的台灣人口):
1683滿清據台..民12,727戶,16,820口(但學者估計最高的說有15萬人)
1711......民戶數不變,18,827口(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故年增率0.40%
1781......民番共90萬
1811......194萬(不含澎湖)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率0.36%< 0.40%
1895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在語言不通下不可能靠偷渡與入贅在128年約4~5代內就消滅一個民族,連消滅一半都不可能。康雍乾(1662-1795)盛世,人口上升,人民生活尚可,很少人有必要偷渡到一個野蠻落後、充滿未知風險的番域。1829年(道光九年)泉州、漳州總人口是513萬(泉州252.16萬,漳州260.90萬,漳州人口請見註釋1),男人約260萬。該年福建含台灣府人口是1734萬,而1786年則是1281萬,故年增率0.71%。但愈早期的統計可能愈不完全(例如1765年福建含台灣府才807萬),故我們只以年增率0.15%倒推82年,取1683~1811(中點是1747)男性人口的平均值為230萬(若以0.31%倒推則得202萬)。再假設清代人平均壽命是50歲(正確地說是「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見理由與註釋2),則128年中有男人128*230/50=589萬。如果有1/12的男人偷渡來台灣(渡台禁令1683-1875),應也有1/12以上的人合法去東南亞(因當時去東南亞是不被禁止的,且經濟更發達,現代東南亞閩南人有一千多萬,台灣閩南語人有約1700萬,而因歷史與種族因素,台灣的假閩南人人數應遠多於東南亞的),故應有1/6以上男人出海謀生(可能嗎?那(1+0.5)/12=1/8呢?)。又若128年平均是 1/12=8.33%,則乾隆初年台灣可墾地最多時偷渡者應達 1/10=10.00%以上,沿海又比內陸高,或許達1/8=12.5%。泉漳男人的1/12是49.1萬人,是有記錄的合法渡台者3萬的16倍,持續128年平均每年有3800人偷渡(但據閩浙總督奏報,乾隆24(1759)、43、48、52、53年(1788)分別逮捕了999、214、5、481、77名男女偷渡客,逮捕率低於1/10就是政府失能了)。49萬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政府則認定「渡台民人多屬內地游手好閒之徒」),能偷渡成功、存活(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即低於3成)、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不會超過4成,即20萬(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知名來台祖則不超過7000人;又二戰後來台並已安居的華人中須娶台女者的成功率約34%)。若鄭成功時代的閩粵人以學者所估最高的15萬(一般估在5萬以下)、康雍乾移民以「閩南+客家」20+4=24萬計,以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1756-1765-1773福建的年增率是0.15%、0.31%),則1811年時閩客人後代不會超過 15萬*(1.004^128)倍+24萬*(1.004^64)倍=56.0萬,是當時194萬的 28.9%。本土台灣人的閩客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父系確定少於6成,很可能少於2成。【如果您覺得不能忽略女偷渡客,那就把女人數也取為閩南男人20萬的1/5(但俗諺是無唐山媽,女性上船被視為不吉祥),則她們貢獻 4萬*(1.004^64)=5.2萬,增加了2.7%,成為194萬的31.5%。】【如果考慮1683年的15萬閩粵人中,第一代者可能少於2/3傳下後代,第二代以上者可能已是閩粵基因少於2/3的混血兒,以10萬人重新計算後得1811年時是47.7萬,是194萬的24.6%,即1/4,父系少於1/2。】 1683~1811平均男性人口也可取為200萬(或230萬),假設「渡台者1/10(高峰期沿海區1/8以上、出海者1/5)、偷渡成功存活且入贅者4成(或1/3)」,則閩客人基因少於29.2%(28.4%)。即使把年增率改為0.7%,只要把1683年的閩粵人取為10萬,也可得到3成以下。您可自行試算。沈建德博士根據族譜發現,福建南安縣陳氏在荷鄭康雍乾移居台灣的156人中只有49人(31.4%)有娶妻;晉江縣玉山林氏在康雍乾來台的82人中,只有7人有眷屬,但在台都無後代(0%)。
【附記:若假設學者搜羅的7000名知名祖先都不是漢化的平埔族人或母系部落父系化後所奉的共祖(例如一個漢人入贅後,全部落採用他的漢姓,幾代後更奉他為來台祖,全部落變成一個子孫成千上萬的大家族),且每位的現代男性後裔有500人(男女共千人的大族),則現在他們的基因有0.7萬人*500倍=350萬人,佔現代本土台灣人的17.5%(= 350萬/2000萬)。】

[size=-1]【註釋1】:
道光九年(1829),泉州有人口252.16萬,而漳州各縣人口(據光緒漳州府誌)加總後是360,9040,竟比泉州多百萬,其府治龍溪縣人口達149,6138,也比泉州府治晉江縣的79.10萬多70萬。這顯然是個錯誤,1953年漳州人口173萬,其中龍溪縣舊地只佔20.0%(含華安縣3.71%但再扣掉石碼廳約3.2%),可能因此1990年代的漳州市誌就直接把舊府誌的龍溪人口當作漳州總人口。但我認為這也是錯的,應該是龍溪人口在舊府誌編輯時前面被誤加了個「一」,多了百萬,所以漳州人口應是260,9040,與泉州差不多,其中龍溪縣49,6138人,佔19.0%。
【註釋2】:
網路上盛傳,清代人平均壽命只有33歲,但我罟?(google)不出原始來源。中國學者郭松義從33部清代族譜中找出有生卒年的男2922人、女2437人,都在20歲以上,平均壽命是56.4與56.6歲。我們需要的是(見理由)「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56.4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0或1(依規定是出生死亡都要記在戶牌上),即55.4,但我們保守些用50。另中國學者鄭正與王興平分析漢朝以來5000多名有生卒年可考且正常老病死亡者,發現西元1500年以後的平均壽命都在68~71之間。還有一些人隨手作的正常死亡的統計:三國名人平均是52歲;唐朝詩人是59歲;清朝皇帝是53歲;清朝狀元是63歲。
【以上計算有哪些假設?】
1683~1811的泉漳平均男性人口為200~230萬、平均壽命50歲、128年中有1/10~1/12男人偷渡來台(高峰期沿海區將達1/8以上、出海者將達1/6以上)、偷渡成功存活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達4成、客家人是閩南人的1/5、1683年的閩客人取學者估計最高的15萬人、較高的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您可自行試算。】

聽外國人說台灣人是什麼人1847年(道光27年)北路理番同知 史密 上書說:「全台無地非番,一府數縣皆自生番獻納而來。由諸羅而彰化,由彰化而淡防,納土開疆 ……。而台番最愚,一無所圖,既無大志,安有大事。」 1885年(日本人據台前10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當然愈往內陸,番愈多。而所謂的「民」也包括歸化的番,「民」的家族中的婦女當然也多來自於番。 1936與1938年,毛澤東兩度鼓勵「朝鮮、台灣等被壓迫的民族」爭取獨立。在毛澤東心中,台灣人一直是另一個民族,這也是當時全世界的普遍認知。 1947年英國外交部說,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

台灣人祖先確實有過半來自浙閩粵,但主要不是在近400年內,而是在2000~6000年前約六千前,我們的百越祖先(壯侗或Daic傣語族)掌握了橫渡大海的技術,開始渡海來台(及日韓東南亞,形成環西太平洋的越文化區),但當時台灣島上早已住了講南島語的南島民族(高山族,在一萬二千年前的冰河時期台灣海峽是陸地時就已遷居台灣)。祖先一批接一批地來,持續了數千年,但每一批上岸時,面對的都是眾多講南島語的南島百越的混血兒,因而也都被同化成了南島語族。經過數千年後,雖然百越在血統上佔了過半,並把百越文化(幾何印紋陶、杆欄屋、紋身黔面、鑿掉門牙、……)傳到台灣,但語言已南島化,他們就是我們真正的祖先平埔族。

重大觀念說在前頭:代表父系傳承的〝Y染色体〞(含78個基因)的主要功能只是啟動男性的發育(與製造精子),一旦發育後,男性性格、性器官、……等等都由其它染色体(共含2~2.5萬個基因)決定,這些染色体都來自(祖)父母雙方的混合(製造精子與卵子時成對的染色体會先混合再分開)。故父系制度只是一種社會制度,它的生物意義極其微小(由堂兄弟間的巨大差異可知,又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的後代有黑人、有白人),但卻經常成為征服者消滅被征服者的民族意識的利器,因為只須先〝讓少量的男人作對方部份人的第一代祖〞,再〝為其他人製造假祖譜〞,便可達成滅族。這個工具極為有效,使得陳水扁、游鍚?、…等許多人都自認是華裔,即使在經過N代後第一代祖的基因在他們体質裡只剩1/2的N次方。台灣人不管男性遠祖是不是來自閩南,基因幾乎都來自平埔族。(摘錄<台灣人的族源>)
賣台親中的台灣人不以為恥,因他們以為自己是漢人。
許多台灣人認為受中國統治無所謂,因他們以為自己是閩南人、客家人。
兩岸華人從未放棄民族主義,卻成功壓制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天真台灣人以為自由民主可抗中!

台灣人的祖先絕大多數是平埔族,平埔族是南島化的百越族,有過半祖先在2000-6000年前來自漢化前的福建(摘錄<台灣人的族源>)把鄭、清時代台灣人口數列一表如下(本文內人口數主要來自清代漳州府誌及台灣府誌、清宮奏摺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02/npm/npm.htm與網路上的泉州市志,沈建德網頁http://www.taiwannation.com.tw/inside016.htm中有詳列各年的台灣人口):

1661荷蘭據台..閩粵人3萬(壯丁25000+婦孺5000,據荷蘭長官記載;另有說10萬)
1661鄭氏來台..閩粵人5萬5千(九成以上男性,鄭兵25000+壯丁25000+婦孺5000)
1683滿清據台..閩粵人少於5萬(因大多數被趕回原鄉,又有許多單身,官方統計是民12,727戶,16,820口;另有說約15萬人
1683-1875實施渡台禁令,人民來台打工須申請,移民則禁止,1788前還禁止官民攜眷(只三次共11年准攜眷)
1711......民戶數不變,18,827口(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年增率0.40%
1781......共90萬(少於5萬的閩粵人在1683-1781的98年裡靠生育與偷渡能增加多少?)
1811......194萬(不含澎湖)(1781-1811的30年裡100萬人是如何突然增加的?)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率0.36% < 0.40%
1895 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1943......587萬(1893-1943的50年裡增加為2.31倍,年增率1.69%) 有讀過書的人用腦筋想想就知道,必須漂洋過海、主要靠偷渡、且成功率只有三成(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的閩粵農民只用了1683-1811的128年約四代人就全面取代了平埔族是不可能的事,漢人有兵力當後盾、合法走陸路並繁衍一千多年最多也只取代了福建人的1/4。美國白人能取代印第安人靠的是長鎗與大砲,還有世界最先進的制度與科技,而閩粵農民有的只是鐮刀與鋤頭,識字的沒幾個。而且並沒有閩粵農民大量屠殺平埔族的記載或傳說,只聽說有唐山公入贅(可見大多是和平相處),但語言不通入贅談何容易,靠入贅不可能在四代內就消滅一個民族,連消滅一半都不可能,平埔男人不會糟到本族女人都不要。 1829年(道光九年)泉州、漳州總人口是513萬(泉州252.16萬,漳州260.90萬,漳州人口請見註釋1),男人約260萬。該年福建含台灣府人口是1734萬,而1786年則是1281萬,故年增率0.71%。但愈早期的統計可能愈不完全(例如1765年福建含台灣府才807萬),故我們只以年增率0.15%倒推82年,取1683~1811(中點是1747)男性人口的平均值為230萬(若以0.31%倒推則得202萬)。再假設清代人平均壽命是50歲(正確地說是「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見理由與註釋2),則128年中有男人128*230/50=589萬。如果有1/12的男人偷渡來台灣(渡台禁令1683-1875),應也有1/12以上的人合法去東南亞(因當時去東南亞是不被禁止的,且經濟更發達,現代東南亞閩南人有一千多萬,台灣閩南語人有約1700萬,而因歷史與種族因素,台灣的假閩南人人數應遠多於東南亞的),故應有1/6以上男人出海謀生(可能嗎?那(1+0.5)/12=1/8呢?)。又若128年平均是 1/12=8.33%,則乾隆初年台灣可墾地最多時應達1/10=10.00%以上,沿海又比內陸高,或許達1/8=12.5%。泉漳男人的1/12是49.1萬人,是有記錄的合法渡台者3萬的16倍,持續128年平均每年有3800人偷渡(但據閩浙總督奏報,乾隆24(1759)、43、48、52、53年(1788)分別逮捕了999、214、5、481、77名男女偷渡客,逮捕率低於1/10就是政府失能了)。故在1683~1811的128年中渡台者不會超過49.1萬,而這些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政府則認定「渡台民人多屬內地游手好閒之徒」),能偷渡成功、存活(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即低於3成)、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不會超過4成,即20萬(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知名來台祖則不超過7000人,見下文;又二戰後來台並已安居的華人中須娶台女者的成功率約34%)。故台灣人的自認是閩南人,應該與福建人的自認是河南固始人一樣,都是亡族的具体表現!
【後註:唐初(約670年)陳元光、唐末(約890年)王審知帶到福建的部隊只有3600人與5000人,但當時福建人口已有數十萬。據《通典》,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福建有人口54萬,而這只是有列入官方統計的,實際人口更高。固始人王審知建立了閩國,統治福建51年,故後來福建人都自認是固始人,並奉王審知為開閩聖王,陳元光為開漳聖王,各姓都在相隔600~800多年後(以明嘉靖十五年1536計算)在王、陳的官員、軍官名單中找祖先。而現在台灣人也奉鄭成功為開台聖王,當年屈辱的被征服者(台灣中部的沙轆社被殺到只剩6人)已驕傲地自以為是征服者。
[size=-1]【註釋1】:
道光九年(1829),泉州有人口252.16萬,而漳州各縣人口(據光緒漳州府誌)加總後是360,9040,竟比泉州多百萬,其府治龍溪縣人口達149,6138,也比泉州府治晉江縣的79.10萬多70萬。這顯然是個錯誤,1953年漳州人口173萬,其中龍溪縣舊地只佔20.0%(含華安縣3.71%但再扣掉石碼廳約3.2%),可能因此1990年代的漳州市誌就直接把舊府誌的龍溪人口當作漳州總人口。但我認為這也是錯的,應該是龍溪人口在舊府誌編輯時前面被誤加了個「一」,多了百萬,所以漳州人口應是260,9040,與泉州差不多,其中龍溪縣49,6138人,佔19.0%。
【註釋2】:
網路上盛傳,清代人平均壽命只有33歲,但我罟?(google)不出原始來源。中國學者郭松義從33部清代族譜中找出有生卒年的男2922人、女2437人,都在20歲以上,平均壽命是56.4與56.6歲。他也統計出10~19歲亡者佔族譜總人數的5%,我把這部份加計後平均壽命降為54.4歲。10歲以下者不入族譜,如果把1~10歲的早夭率以10%算,則平均壽命降為49歲。包括1歲內的早夭率可能達20%,若計入則平均壽命再降至43歲。但我們只需要(見理由)「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56.4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0或1(依規定是出生死亡都要記在戶牌上),即55.4,但我們保守些用50。另中國學者鄭正與王興平分析漢朝以來5000多名有生卒年可考且正常老病死亡者,發現西元1500年以後的平均壽命都在68~71之間。還有一些人隨手作的正常死亡的統計:三國名人平均是52歲;唐朝詩人是59歲;清朝皇帝是53歲;清朝狀元是63歲。 1683-1811的人口增長率可用它的中期1756-73來估計。乾隆21(1756)、30、38(1773)年台灣有「土著流寓併社番男婦大小」共66,0147、66,6380、76,5721人(同時期福建不含台灣府是730,3743、740,3955、759,2528),分兩段的年增率是0.10%、1.75%(福建0.15%、0.31%)。因為這是政府的統計,有些增長是因為被列入統計的番社愈來愈多(當時尚有未被統治的〝番界〞與未被掌握的人口),故純粹生育死亡年增率應該低於1.75%,1683-1711、1811-1893的年增率都只有約0.4%。【附註:年增率1.75%代表一代30年可增為1.68倍,這是扣掉死亡者後的值,即平均每一對夫婦須養活3.36個子女以上直至他們也結婚生子。即使來台開墾的閩粵人個個都成了有錢的員外,但要代代如此並不容易,尤其是在衛生條件差的清代。1756-1765-1773福建的年增率是0.15%、0.31%。】 以最可能的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一代30年可增長為1.0040的30次方即1.13倍,128年增長為1.004^128=1.667倍,鄭成功時代的閩粵人的後代在1811年時應少於5萬*1.667倍=8.3萬(或15萬*1.667倍=25萬)。又雍正10年至乾隆26年間(1732-1761)曾有三次共11年開放接眷與攜眷,共來了約3萬人(男女老少),以64年估計這批人可增為1.004^64=1.291倍,故在1811年時這批雍乾移民的後裔約為3萬*1.291倍=3.9萬人。所以1811年這二批閩粵人後代的總數應少於12.2萬(或28.9萬),少於當時人口194萬的6.3%(或14.9%)。至於其他偷渡來台的人數規模(1811嘉慶16年以前的)都只是臆測,標準說法是「閩人大量來台」,為了符合「台灣人都是閩粵人」的結論,需多大量就說有多大量。他們認為台灣人長得像福建人,預設的結論絕對錯不了。但真的錯不了嗎? 林媽利教授2006年6月公布的新結果:74%台灣人的母系源自福建,26%源自高山族。但近400年來的福建移民都是「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母系沒變,為何唐山母系會高達74%?唯一的解釋是平埔族來自漢化前的福建!看來這結論已無可避免。四百年前的平埔族就已經長得像福建人,是百越族與南島族的混血族,他們應是台灣人的真正祖先。但為何平埔族說南島語?可能的解釋是長相與越人明顯有異的南島人先到台灣(可能早在一萬二千年前的冰河時期由亞洲大陸來或六千年前由南洋群島來),後來越人因地利之便零星但卻持續不斷地加入(講南島語的一直居多數),南島人後繼無力,故出現血統上以越人為主但卻講南島語的現象(就像江浙人血統上北方漢人佔八成但卻講吳語)。(我有一個懷疑提供給學者參考:會不會是6300年前百越開始進入台灣後啟動了南島民族的偉大遷徙?百越可能是最先跨越大海的民族。) 如果把滿清據台1683年的閩粵人取為5萬或15萬,把康雍乾移民「閩南+客家」取為10+2=12萬或20+4=24萬(但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康雍乾來台祖不超過7000人,見下段),即假設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能偷渡成功、存活、且在語言不通下能入贅結婚生子的達到9萬或21萬,實際偷渡人數可能需大大超過20萬或50萬(這樣的偷渡規模不可能不驚動朝廷),以最可能的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則1811年時是5萬*(1.004^128)倍+12萬*(1.004^64)倍=23.8萬,或15萬*1.667倍+24萬*1.291倍=56萬,是194萬的12.3%,或28.9%。台灣人的閩粵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父系確定少於6成,很可能少於2成。【如果您覺得不能忽略女偷渡客,那就把女人數也取為閩南男人20萬的1/5(但俗諺是無唐山媽,女性上船被視為不吉祥),則她們貢獻 4萬*(1.004^64)=5.2萬,增加了2.7%,成為194萬的31.5%。】【如果考慮1683年的15萬閩粵人中,第一代者可能少於2/3傳下後代,第二代以上者可能已是閩粵基因少於2/3的混血兒,以10萬人重新計算後得1811年時是47.7萬,是194萬的24.6%,即1/4,父系少於1/2。】但當時全島人口必不止194萬,因為直到日本來台時(1895),今縱貫鐵路以東大都還是未被統治的番界。
1683~1811平均男性人口也可取為200萬(或230萬),假設「渡台者1/10(高峰期沿海區1/8以上、出海者1/5)、偷渡成功存活且入贅者4成(或1/3)」,則閩客人基因少於29.2%(28.4%)。即使把年增率改為0.7%,只要把1683年的閩粵人取為10萬,也可得到3成以下。您可自行試算。沈建德博士根據族譜發現,福建南安縣陳氏在荷鄭康雍乾移居台灣的156人中只有49人(31.4%)有娶妻;晉江縣玉山林氏在康雍乾來台的82人中,只有7人有眷屬,但在台都無後代(0%)。
【後註:若以相同的年增率0.40%自1811年的194-24=170或194-57=137萬倒推128年(即除以1.667),則1683年台灣平埔族人口約102或82萬之譜。有學者估計荷蘭人入台時(1624年)高山族與平埔族各約20萬人。但如果山地可養活20萬人(目前約40萬人),則已有農業且已開始引進更先進技術的平地養活100萬人不是不可能。平埔族有土地,技術更新後人口年增率也可能大於0.4%,大於心不在台灣的閩粵人。若改以年增率0.7%算,則1683年只需有平埔族70或56萬人。】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裡極力搜羅後所列出的開台祖估計不超過7000人(據該書,佔人口10.9%的陳姓有172人、8.2%的林姓有280人、6.1%的黃姓有206人、52.6%的前十大姓有約1631人),都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時來台。假設他們都不是漢化的平埔族人或母系部落父系化後所奉的共祖(例如一個漢人入贅後,全部落採用他的漢姓,幾代後更奉他為來台祖,全部落變成一個子孫成千上萬的大家族),這些繁衍成功的知名祖先是佔〝有後代的移民〞12萬的1/17,或24萬的1/34?再假設每個知名祖先現在活著的男性後裔平均有500人(男女共千人的大族),他們的基因都放大500倍,則現在這些知名祖先的基因有0.7萬人*500倍=350萬人,佔現代本土台灣人的17.5%(= 350萬/2000萬)。 答案揭曉:以純靠生育每年人口增為1.0040倍估計,1781年時,鄭成功時期(1683年結束)與雍、乾時期(乾隆元年是1736年)閩粵人的後裔應少於5萬*(1.004^98)倍+12萬*(1.004^34)倍=21.1萬(或15萬*1.479倍+24萬*1.145倍=49.7萬),那1781年的90萬人口那裡來?又在1781-1811的30年間100萬人是如何突然增加的?答案都很明顯,大都來自先前未被列入統計的番社!「渡台禁令」實施期間,不可能有幾十萬人偷渡到台灣而不被察覺,而康雍乾(1662-1795)盛世,人口上升,人民生活尚可,很少人有必要偷渡到一個野蠻落後、充滿未知風險的番域。鄭、清時代閩粵人在現代台灣人中所佔的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父系確定少於6成,很可能少於2成。閩南人、客家人既不是中原人,台灣人也不是閩南人、客家人,古代民族的消滅都只是文化與認同的消滅,而不是種族的消滅! 所以我建議,只要家族裡找不出祖先的閩粵原鄉的,就應自認是平埔族(指父系,母系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這樣數典忘祖的機率會降至最低。沒族譜的可看祖先牌位或墓碑,上面刻的是中原郡望(例陳氏的「穎川」、黃氏的「江夏」、李氏的「隴西」、……)而不是閩粵的縣或鄉名的,就是不知祖籍地(蔡英文屏東楓港祖墳上刻的就是蔡氏郡望「濟陽」,在她父親墓碑上刻祖籍「楓港」是正確的決定;蘇嘉全祖墳上刻的是蘇氏郡望「武功」;蘇貞昌祖墳上刻的則是福建的「海澄」縣)。而有祖譜的也不要就認定男祖先真的來自閩粵,尤其是那些宣稱祖先在乾隆以前來台的(《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中的老祖譜全部如此宣稱),因為乾隆曾大量賜姓給台灣平埔人(史稱「賜籍從姓」),進行同化,而當時台灣閩粵人很少;或家族人數超過五千、一萬的,因這些家族的繁衍速度大大超常,應是母系平埔部落父系化後集体取同一漢姓的結果(見附註)。他們公認的那位祖先或許真的來自閩粵,但他真正傳下的子孫沒幾個(例如一個漢人入贅後,全部落採用了他的漢姓,幾代後更奉他為來台祖,全部落變成一個子孫成千上萬的大家族)。有些巨族則記載來台祖先有多位,都來自閩粵的同一地方。雖然族親相繼偷渡成功、存活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除非檢驗Y染色体),但平埔族就地漢化的可能性更高,真正來自閩粵的可能只有眾祖先中號召力最高的那位。因此台灣人去福建認祖歸宗時絕對不要忘了驗男性Y染色体DNA。
【附註:文史專家曾中宜在日治《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中發現,在宜蘭五結鄉的加禮宛社「大社的地主除了吳偉炳、李那里、李瓜末、吳炳榮外,其餘三十五位均姓陳;瑤歌除了陳居荖、陳乃交、陳武連八寶外,其餘十三位地主均姓潘;竹仔林除了陳武枝母荖外,其餘十位地主均姓朱;七結仔則十五位地主都姓李;武暖則八位地主都姓胡。」平埔族是母系社會,各社的母系來源或許單一,但父系來源則肯定是多元的。】

台灣人父系結構與福建人不同(摘錄<台灣人的族源>)以下是男性Y染色体的四個突變型M119、M95、M122、M134在各族群中所佔的比例(除兩項資料來自林媽利教授外,其它都來自中國學者金力的論文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5 (1999):1718-1724與Human Genetics 107(2000):582-590):
...(人數) ..M119..M95..M122..M134
北方漢人(82) ..0.098..0.000..0.293..0.232
南方漢人(280)..0.168..0.036..0.254..0.279
廣東人(15) ...0.200..0.000..0.400..0.267
福建人(13) ...0.000..0.000..0.385..0.385
福建人(55) ...0.218..0.055..?????..?????(林媽利2006年10月初的演講)
台灣人(55) ...0.200..0.170..?????..?????(林媽利2006年10月初的演講)
廣西壯族(28) ..0.179..0.250..0.036..0.250
廣西侗族(10) ..0.200..0.200..0.100..0.200
印尼Batak(18)..0.222..0.278..0.111..0.000
印尼爪哇(11) ..0.182..0.182..0.091..0.000
金力論文中另外尚有高棉人、泰北人、馬來西亞人,與台灣4個、中國9個少數民族(含畬族),但他們的M119、M95比例與台灣人的明顯不同,故不列出。 M119普遍出現在東亞各族中,北方人略少於10%,南方人約20%。但M95則只出現在南亞人種中,北方人中幾乎沒有,南方漢人中也很少(福建人0%或5.5%),但在台灣人中卻有17%。從上表可看出台灣人的父系基因結構與壯族、侗族或印尼爪哇人、蘇門答臘Batak人的最接近(都含大量的M95),而與南、北方漢人的(M95很少)很不同,難怪金力的Y染色体論文很不尋常地從不提台灣人(為了政治正確,中國人提「中國各省」時必定要包括台灣)。可惜林教授未出示台灣人的M122、M134資料,故不確定台灣人與壯侗人究竟有多接近(壯、侗族是古代百越的直接後裔)。若簡單地以M95來推估,假設400年前平埔族有20%(25%)的人屬M95,而福建人有5.5%,則現代台灣平地人的父系有21%(41%)在400年內來自福建,而体基因有可能就是10%(20%)。 研究現代平埔族的基因雖有助瞭解台灣平地人的血緣,但這些研究註定要受質疑,因很難確定住西部平原的平埔族沒混到福建人的血液(400年要追溯十代以上),而住山邊的平埔族,自古以來就含有較高的高山族成分,甚至有可能是〝平埔化的高山族〞,而且也可能因受歧視而長期傾向於與高山族通婚,故也不能代表400年前西部平原的廣大平埔族的血緣。最能讓人信服的,還是直接比較台灣平地人與福建人的父系。
【後註:林媽利、陳叔倬等研究埔里的巴宰族與台南、屏東、花蓮靠山邊的西拉雅族,發現他們都近於高山族。但此結論如上述不能推廣到400年前西部平原上的廣大平埔族。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族群與其他平埔族大不同才未被閩客化。】

聽外國人說就知道台灣人是什麼人(轉載沈建德http://www.taiwanus.us/MediaVideoAudio/books/history/b21/02.htm)公元1683年清國佔據並漢化台灣212年,使台灣人認賊作父而不自知。但清國上下,心中都知道台灣人皆有『番底』,故1885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番』固然是番,『民』也是生番漢化改成閩粵籍貫而來(見第8頁),西部如此,台灣東部更不必說了。 1896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來台調查番社,他站在台北街頭,看不出平埔族和漢人有何不同。他當然無法分辨,因為當時他所謂的『漢人』都是漢化的平埔族。 1947年228事件發生,英國報紙報導,台灣人多是中國人。英國外交部立刻糾正說,台灣人是中國人這句話是中國人說的,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因為自1860年英國在台設立領事館起,對台灣人血統的研究就相當在意,可說是清國以外,最瞭解台灣人底細的外國政府。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以上三篇論點的濃縮與補充)1683滿清據台..民12,727戶,16,820口(但學者估計最高的說有15萬人)
1711......民戶數不變,18,827口(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故年增率0.40%
1781......民番共90萬
1811......194萬(不含澎湖)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率0.36%< 0.40%
1895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1)仍在「渡台禁令」實施期間(1683-1875,防台灣有人作亂)的1711-1811年,台灣人口由5萬變成194萬,而清國記錄的渡台人數只有3萬,如果有數十萬人偷渡到台灣,政府會不查緝嗎?清初康雍乾(1662-1795)盛世,人口上升,人民生活尚可,很少人有必要偷渡到一個野蠻落後、充滿未知風險的番域。而在語言不通下也不可能靠入贅在128年約4~5代內就消滅一個民族,連消滅一半都不可能。
(2)1829年(道光九年)泉州、漳州總人口是513萬,男人約260萬。我們只以年增率0.15%倒推82年,取1683~1811(中點是1747)男性人口的平均值為230萬(若以0.31%倒推則得202萬)。再假設清代人平均壽命是50歲,則128年中有男人128*230/50=589萬。如果有1/12的男人偷渡來台灣(渡台禁令1683-1875),應也有1/12以上的人合法去東南亞,故應有1/6以上男人出海謀生(可能嗎?那(1+0.5)/12=1/8呢?)。又若128年平均是 1/12=8.33%,則乾隆初年台灣可墾地最多時偷渡者應達 1/10=10.00%以上,沿海又比內陸高,或許達1/8=12.5%。泉漳男人的1/12是49.1萬人,是有記錄的合法渡台者3萬的16倍,持續128年平均每年有3800人偷渡(但據閩浙總督奏報,乾隆24(1759)、43、48、52、53年(1788)分別逮捕了999、214、5、481、77名男女偷渡客,逮捕率低於1/10就是政府失能了)。49萬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能偷渡成功、存活、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不會超過4成,即20萬(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知名來台祖則不超過7000人;又二戰後來台並已安居的華人中須娶台女者的成功率約34%)。若鄭成功時代的閩粵人以學者所估最高的15萬(一般估在5萬以下)、康雍乾移民以「閩南+客家」20+4=24萬計,以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1756-1765-1773福建的年增率是0.15%、0.31%),則1811年時閩客人後代不會超過15萬*(1.004^128)倍+24萬*(1.004^64)倍=56.0萬,是當時194萬的 28.9%。本土台灣人的閩客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如果考慮1683年的15萬閩粵人中,第一代者可能少於2/3傳下後代,第二代以上者可能已是閩粵基因少於2/3的混血兒,以10萬人重新計算後得1811年時是47.7萬,是194萬的24.6%,即1/4,父系少於1/2。】1683~1811平均男性人口也可取為200萬(或230萬),假設「渡台者1/10(高峰期沿海區1/8以上、出海者1/5)、偷渡成功存活且入贅者4成(或1/3)」,則閩客人基因少於29.2%(28.4%)。您可自行試算
(3)林媽利的新結果:74%台灣人的母系源自福建,26%源自高山族。但近400年來台灣人的母系幾乎沒變(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故四百年前平埔族的母系74%源自福建。平埔族長得像福建人,是現代台灣人的直接祖先。
(4)林媽利的初步結果顯示,台灣父系的組成與漢化後的福建人不同,而接近壯侗民族。若簡單地以M95來推估,則台灣平地人的父系有21~41%在400年內來自福建,而体基因有可能就是10~20%。
1847年(道光27年)北路理番同知 史密 上書說:「全台無地非番,一府數縣皆自生番獻納而來。由諸羅而彰化,由彰化而淡防,納土開疆 ……。而台番最愚,一無所圖,既無大志,安有大事。」
1885年(日本人據台前10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當然愈往內陸,番愈多。而所謂的「民」也包括歸化的番,「民」的家族中的婦女當然也多來自於番。
1896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站在台北街頭,看不出平埔族和台灣漢人有何不同
1904年紐約時報稱日據前的台灣為「野蠻之島」(標題"Savage island of Formosa transformed by Japanese"),可見當時美國人的認知裡台灣人都是原住民。
1936年,毛澤東對斯諾(Edward Snow)說:「要收復我國全部的失地。…… 但我們並不把中國以前的殖民地朝鮮包括在內。……如果朝鮮人民希望掙脫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枷鎖,我們將熱烈支援他們爭取獨立的鬥爭。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台灣。」1938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報告中,鼓勵「朝鮮、台灣等被壓迫的民族」爭取獨立。在毛澤東心中,台灣人一直是另一個民族,這也是當時全世界的普遍認知。
1947年英國外交部說,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
1915年6/28《台灣日日新報》的<臺灣發達比較>說1896(1912)年台灣有內地人(指日本人)1(13)萬人、熟番257(321)萬人、生番8(12)萬、外國人1千(1萬7千)。也就是說,當時日本人認為台灣人都是熟番與生番。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報社單純的把「本島人」誤植為「熟番」,或編輯的個人意見。

1915年06/28《台灣日日新報》(取自網路)


(1)取自網路

(2)取自劉還月《我是不是平埔人DIY》

(3)取自劉還月《我是不是平埔人DIY》

清代的平埔族,看不出與一般〝作工〞的台灣人有何不同,但顯然不同於高山族

1752乾隆17年王必昌總輯的《重修台灣縣誌》說「內地窮民在臺營生者數十萬」。這句話最常被用來証明閩客人來台是摩肩接踵。台灣縣的範圍約在舊台南市的鹽水溪與二仁溪之間,東到高雄的內門,是「南北5里東西70里」的小縣,西部是閩南人的集中地,盛行閩南的語言與風俗,故王必昌易有「內地窮民數十萬」的印象。4年後的1756乾隆21年,全台有「土著流寓併社番男婦大小」共66萬人。流寓者應是純閩客,但是是少數,土著已是混血兒或閩南化的平埔番,此二類合起來確有數十萬。我的推算是此時的閩客基因少於56/[1.004^55]=45萬(以人為單位),但混血兒人數的上限可以多得多。

我們祖先的語言(摘錄<台灣人的族源>)遠古時代,我們台灣人的祖先可能有過半住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他們講壯侗系(Daic,傣語系)的語言,另一部份就住在台灣,講南島系的語言。。 約六千前,我們的百越祖先掌握了橫渡大海的技術,開始渡海來台(及日韓東南亞,形成環西太平洋的越文化區),但當時台灣島上早已住了講南島語的南島民族(高山族,在一萬二千年前的冰河時期台灣海峽是陸地時就已遷居台灣)。祖先一批接一批地來,持續了數千年,但每一批上岸時,面對的都是眾多講南島語的南島與百越的混血兒,因而也都被同化成了南島語族。經過數千年後,雖然百越在血統上佔了過半,並把百越文化(幾何印紋陶、杆欄屋、紋身黔面、鑿掉門牙、……)傳到台灣,但語言已南島化。 約350年前(1661年起),鄭成功與滿人建立的清國統治了台灣,來了一小批閩南人、客家人。因閩、客人有較先進的文明,閩、客語背後還有文字的支撐,為了貿易、簽約等等的需要,及統治者強力推行漢化教育,祖先們不得不學習閩、客語,因而又成了閩南語族、客語族。因平埔族人長相與閩、客人本來就差不多,為免於被歧視,多不願提自己的背景,後來甚至在日本政府登記人民的種族時謊報為「福」與「粵」,最後通通都變成閩南人、客家人(留在原番社的因無法抹除印記就繼續當番,遷到外地與其他人組成新社區的就改變身份成了漢,成了「來台祖」)。當時阿扁的故鄉就有許多平埔人選了〝陳〞當他們的漢姓(或有姓陳的入贅母系部落後,全部落就以陳為姓),經過幾代後,當每個人的根源已模糊時,又共同選了一人當他們的祖先(例如入贅的那位閩南人)。那位祖先可能真的來自閩南,但他真正的子孫可能沒那麼多。 所以我們祖先的語言先後是:壯侗語、南島語、閩客語。現在我們又變成了北京語族。 我們的百越祖先與閩、客人在遠古是同一民族。閩、客人在二千年前開始被漢族入侵,經歷了與平埔族類似的被同化過程,變成了河佬人、客家人,語言由壯侗語變成了漢語系的河佬語、客家語,他們的血統中漢族約佔1/4,閩越族佔3/4。而平埔族這支,則與南島民族融合,融入了約13%的高山族血統(26%的母系)及比率未明的南洋(菲律賓)血統。 後記
四百年前,台灣住民的血緣其實已分成平埔(百越)與高山(南島)兩大族系。有幾件事讓台灣(閩客語)人深信自己是來自中國的閩客移民,而原住民都已被趕到山上:
(1)清國大力〝化番為民〞、日本進行〝自我認定〞的種族登記、二戰後中國流亡政府以大量的文獻與宣傳進行洗腦;
(2)平埔人與中國閩客有很大部份是同源的,被閩客化後幾乎是天衣無縫;
(3)平埔族與高山族的語言文化相近,讓人以為他們血緣也相近,因而以為平埔族應與現代台灣人有別;
(4)中國明末清初是〝村社內統一姓氏、村社間結派認祖〞、上溯漢唐名人祖先的〝造譜運動〞大時期,台灣正好趕上這風潮而聯上了閩粵祖譜
(5)歐洲白人也在四百年內取代了北美印第安人,使台灣人有自己〝當然也可以〞的錯覺,甚至還有優越感。
現在可能又有第六件事:
(6)現代台灣山邊僅存的幾個平埔族血緣上接近高山族,讓人以為四百年前的廣大平埔族也接近高山族。所以這裡有必要指出這個推論是不可靠的,因這些山邊的平埔族自古以來就含有較高的高山族成分,甚至有可能是〝平埔化的高山族〞,而且也可能因受歧視而長期傾向於與高山族通婚。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族群與其他平埔族大不同才未被閩客化。


理性談「兩岸共源同文」

$
0
0

◎ 沈建德

謝長廷和專職統戰的共黨高幹開研討會被批,手下反嗆︰「研討會結束,鬥爭要開始了嗎?」這不是理性的態度。別的不說,他們兩天下來的結論第一點「兩岸共源同文」,就完全背離他自述的家族史。

關於共源,據傳謝長廷曾說,他日據時代戶口名簿種族欄有一「熟」字,不知何意,別人告訴他是「熟番」、平埔族的意思。又據謝的長輩說,他們是台南學甲人,自幼搬到台北市,由此看來謝是西拉雅平埔族,可能是學甲社。

最重要的是,二○○八年二月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公民提問時,謝長廷說出自己的原住民名字,還說他就有平埔族血統。這一切證明謝長廷是道地的「熟番」,和絕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卻去中國尋根祭祖、還感動哽咽,使人錯亂。

關於同文,「新港文書」是謝長廷祖先西拉雅族的文字,是荷蘭人用羅馬字把西拉雅語拼成文字在南部流通使用,經鄭成功及滿清打壓前後兩百年才消滅。台灣是亡國滅種,不是和中國共源同文!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一起來還原台灣歷史不要當台灣文史的罪人

$
0
0

由於本文取自PEOPO,沒有載明作者,如有作者看到還麻煩留言,我會補上作者名稱。

台灣人去當中華民國總統都是在教什麼台灣史
為何台灣的孩子在台灣人執政的21年學校素質變差了
連台灣的歷史都一概不知道
你是台灣人嗎?
你的孩子去學校受教育
完全不知道台灣發生過什麼事
你還說要救出陳水扁
台灣人你先救救自己的正確歷史才有辦法當台灣人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從正確的台灣歷史來看台灣

台灣人並未全面被漢化
台灣西半部只是局部被滿化

大清時期台灣西半部還有很多地方是不懂漢字與未受過滿化的平埔族
自從1895日本政府來到台灣管理還有只有少數的華僑住在台灣
其餘都是台灣蕃族
會自稱漢人就是崇拜中國漢文化的漢學仔仙

他們被大清管理了數十代

換了政府就只會換腦袋

所以1949年10月25日開始軍事管理

來了盟軍之一的中國軍隊
就聯合中華民國流亡集團
一起騙日本台灣人自己是中國後代
認為復興中華文化才有資格當戰勝的中國人
讓台灣改朝換代一起竊佔日本天皇的土地
當一個忘恩負義的日本台灣人

台灣人的歷史錯亂 知識份子有要負擔得起責任台灣第一份人口統計資料
◎ 蕭泰雄

日、中甲午戰爭所簽訂之「馬關條約」後,
清光緒朝還專門下了一道聖旨:
「台省大小文武各員,並著唐景崧令陸續內渡。」
戰敗國人民,必須離開台灣,
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本戰敗,日本人必須離開台灣一樣。

一八九七年日本領有台灣後,
做了一次詳細的台灣在住人口調查,

首先劃清外國人之定義:
「現在本島之外國人,
係清、韓、英、獨(德意志)、露(俄羅斯)
、澳(奧地利亞)、西(西班牙)、
蘭(荷蘭)、葡(葡萄牙)、
諾(那威)以及北米合眾國等人。」

將清國人歸類為外國人後,
再來區分本島人與清國人:
「凡於國籍上日本人與外國人之界限,
依國籍法而解決
其間不容有一點疑問也,
雖然至於日本人中之本島人,
與外國人中之清國人之界限,
不得不多贅一言。
…如土著清國人願由本島退去者,
須於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以前,
呈稟方可,

如不於該日以前呈請退去之土著清國人,
概應編入於日本國籍,而得為日本人之分限也…。」

為台灣現住人口統計冊說文解字之漢譯戶口調查記述報文中很清楚說明之,
即土著清國人(即平地平埔族人及高山原住民)
才有選擇國籍之權利,
漢人已定位在外國人之列,
沒有選擇國籍之權利,必須回國。

1905年發布台灣在住人口是台灣有史以來
最精確的第一次人口統計資料,
當時台灣總人口數,本島人297萬9018 人,
內地人(即日本人)5萬9618人,
外國人8223人,
而清國人在外國人所佔的比例為98.3%,
依此計算
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

這也是近幾年有
「台灣人血統有 94.2%是屬於平埔裔台灣人及原住民裔台灣人」
之主張者,
從歷史文獻看是有依據的。

蕭泰雄

漢人移墾台灣都是假的

清康熙朝末年至雍正朝時期,
漢人在現今台中市地區的侵墾引爆大甲西社事件 ︰
清朝宮中檔案中,有這樣敘述︰
臺灣府彰化縣兇番擾害之處,北自牛罵、沙轆,
南至猫霧楝、柳樹湳庄,沿山五十餘里,
慘遭兇番焚燒房屋二千七百九十餘間,
殺死民人(漢人)共計一百五十餘名,
民人無室可棲,顛沛流離,栗穀、
廬舍盡遭焚燬,牛隻、農器盡被搶擄,
雖地方官現在給種招耕,
無奈兇番不時潛行出沒。
漢人移墾台灣都是假的。

蕭泰雄

日本時代戶口
日本時代『戶口鑑』中之戶口章程共十八條。
第三條其中內文規定內地人(日本人)、
清國人住於台灣是為「寄留」。

即日本人及清國人在台灣沒有本籍。
附則十:種族欄內,須依父之種族,須記載內地人,
本島人(福建系、廣東系、熟蕃人、生蕃人),
與清國人之區別。

為什麼用福建系、廣東系,
只是區分語言而已。
若以血統區分就會用福建人、廣東人。

戶口鑑即戶口準則。
日本政府在台第一次戶口調查
1905年日本政府在台第一次戶口調查後出版的
「台灣現住人口統計」一書,
並同時出版和文戶口調查記述報文是專門在解釋
「台灣現住人口統計」一書內文解釋,
並非臨時戶口調查之成果報告。
和文即日文,
並有漢譯戶口調查記述報文,
文中寫得很清楚,
區分本島人與清國人之說明文。

2013.01.12 9:52AM
來源:http://www.peopo.org/news/107690

台灣的閩客語群到底是不是漢人?◎蕭泰雄

$
0
0

台灣史近代史記載準確度最高的國家是日本
不是中華民國.
更不是中國 所以要研究台灣史是從日本官方史料找起 絕不是從中國的角度 ??

中華民國教育下的台灣史
簡直是竄改得離譜
可謂為明眼說瞎話說

『日清媾和條約』即日、中甲午戰爭所簽訂之『馬關條約』後,
清光緒朝還專門下了一道聖旨:『台省大小文武各員,
並著唐景崧令陸續內渡。』,

戰敗國人民,必須離開台灣,
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本戰敗,日本人必須離開台灣一樣。

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當時台灣人均還在使用母語
(日本人稱常用語),
是不是漢人,日本政府分得一清二楚,

是漢人如果不回中國就直接辦「寄留」戶口。
要查你是不是漢人之後代,
從祖先原居地能申請到祖先的戶口
你就不是漢人的後代,你是平埔族人。

即1895年之後,有 本籍的人都是台灣裔日本人,
稱為本島人,
平埔族人 及原住民的後代。

日本政府將土俗完全漢化之平埔族人
分成福建系即戶籍籐本上記載著『福』
與廣東系即戶籍籐本上記載著『廣』,

《福.廣》只是區分使用語言之辨別,
因日本政府將漢人視為外國人。
昭和十一年福州臺灣公會出版的

漢譯戶口調查記述報文中,
說明文詳細解釋外國人『現在本島之外國人,
係清、韓、英、獨 德意志、露 俄羅斯、澳 奧地利亞、西 西班牙、
蘭 荷蘭、葡 葡萄牙、諾 那威以及北米合眾國等人,』。

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
當時台灣人均還普遍使用平埔族群語言,
是不是漢人,
日本政府分得一清二楚,
若是漢人不回中國就直接辦「寄留」戶口,
漢人沒有選擇國籍的權利。

台灣歷史上將日本領台之初,
國籍之選擇者含當時在台之漢人,是大錯特錯,
日本政府已經將漢人界定為外國人,
怎麼有選擇國籍之權利。

選擇國籍只有土著清國人,
即平地原住民及高山原住民。

漢譯戶口調查記述報文中,寫得很清楚,
區分本島人與清國人之說明文 『凡於國籍上日本人與外國人之界限,
依國籍法而解決其間不容有一點疑問也,
雖然至於日本人中之本島人,
與外國人中之清國人之界限,
不得不多贅一言。

即於本島改隸之時,以何標準,而定日 、清兩國所屬是也。
查明治二十八年,
日令第三十五號,
臺澎住民退去條規者,係依日清媾和條約第五條,
如土著清國人願由本島退去者,須於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以前,
呈稟方可,如不於該日以前呈請退去之土著清國人,
概應編入於日本國籍,而得為日本人之分限也,換而言之,
即於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以前,有否呈請,則可甄別其依然為清國人 ,
或為新日本人之唯一標準也。』。

國籍小檔案:國家所屬。本籍小檔案:市、町、村所屬。
其實日本政府將土俗完全漢化之平埔族人分成福建系即戶籍籐本上記 載著『福』
與廣東系即戶籍籐本上記載著『廣』的目的
多少是有計劃性因應南進政策。
日本政府為因應南進政策,
第一步將日本人移墾台灣東部花蓮、台東地區

◎蕭泰雄

85%的台灣人有平埔族裔的血統◎蕭泰雄

$
0
0

2001年間淡水馬偕醫院醫學研究科研究員林媽利醫師,針對一六七位台灣閩南、客家,以及七十五位屏東、新竹客家等二項血液分析研究中,從其組織白血球抗原半套體(HLA)中發現,台灣閩南、客家的祖先並非來自中原漢族,反而應該是南方民族的後代。

林醫師這項參考二十五項醫學、人類學等學術資料的研究發表論文,近來在台灣社會引起相當大的震撼,巔覆了台灣閩客族群屬於漢族的傳統看法。在台灣常見的白血球抗原類型A33-B58-DRBI*03,所佔的比率極為接近,而且其基因頻率的距離相近,因而推斷台灣的閩南、客家,從血統眼光看來,其祖先並非來自北方的漢人,反而與東南亞的南方民族較為接近。

日本大阪醫科大學教授暨遺傳學會會長松本秀雄,耗時十七年於1985年發布出版的著作,該書針對世界民族的基因比對研究資料,也發現與林媽利醫師部分類似的看法,松本秀雄當時出版的「日本民族的源流」一書指出,亞洲地區的種皆源於古蒙古種,後來於距今一萬~五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開始移動,一部分向北移動成為北蒙古種,另一部分則向南方移動,成為南方蒙古種,中國北方的漢族屬於北蒙古種,與南方蒙古種出現相當大的差異。

松本秀雄針對世界種的基因群研究資料發現,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擁有的南方系基因群Gm afb3st為0.762,比台灣原住民族群的0.643,高出0.119;另外, 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的北方系基因Gm ab3st為0.002,遠低於台灣高山族原住民的0.047;顯見 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所擁有的北方漢人血統相當稀薄。松本秀雄的檢驗結果也發現,世界上最純種的南方種,為印尼婆羅洲東半部西里博斯的少數民族,其北方基因為零,南方基因系群高達0.766,比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的0.762還高。

台灣與北方中原漢人血緣分開的證據,不但出現在淡水馬偕醫院輸血研究室林媽利的研究結論中,此外,慈濟醫院的骨髓系統建檔資料,以及像免疫球蛋白、血型、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染色體DNA微衛星等遺傳標誌,也都明顯把台灣和中原漢人分開,顯見客觀來看,台灣如果還視自己為漢族,恐怕失之一廂情願。 而且更好笑的是現今台灣是騎著驢子找驢子。

平埔族裔台灣人血統 85%的台灣帶有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的血緣,即血統
母系血緣有:
47%屬於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的族群,
48%屬於亞洲大陸,
5%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
父系血緣有:
41%來自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
59%的父系血緣來自亞洲大陸。
其中的亞洲大陸血緣大部分是南方越人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泰國屬於越人
這和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的研究結果是一樣的。 〔節錄自網站〕

馬偕醫院醫學研究室的林媽利醫師及日本紅十字會、東京大學等研究機構進行的共同研究,根據染色體組織抗原體(HLA)或是粒腺體核酸的研究、母系血緣及父系血緣等三個不同的系統的分析,得到的結果是有85%的台灣帶有南方民族後代的血緣 。2007年且發生了林媽利在採集噶瑪蘭族原住民唾液進行研究時,遭國科會裁定違反醫學研究倫理,被要求銷毀基因檢體等事件。

高雄醫學院精神內科醫師陳順勝的論文〈台灣與西太平洋島與南島諸族的健康問題〉,顯示從種學血統的研究來看,台灣血統88%與漢族不同,是屬於南方系種。醫學已經這麼發達,不應該再用歷史來欺騙族後裔。 也不應該用政治的手段來打壓醫學之研究。

台灣依人口比例――台灣、原住民台灣共 94.2%,華裔台灣 5.8%〔指的是純種華裔,自稱是中國也是台灣的華裔台灣, 加入美國籍後在美國應該是被稱為華裔美國吧!不會自稱是中國也是美國吧!〕。

台語學者吳國安表示,一般台灣閩南多數不願承認自己的祖先就是熟番,就像明明就是番的後代,卻寧願做假說自己是閩南一樣。吳國安也表示,荷蘭時代的古荷蘭語紀錄,為熟番語留下不少詞彙,卻因年代久遠,逐漸為所遺忘,例如,

1、高雄早期的名稱為「麻竹下」(古荷蘭語記為Matakau),因早年麻竹盛多;

2、基隆早期地名為「雞籠」(古荷蘭語為Ketagalan-雞罩仔崙);

3、宜蘭早期地名為「柑仔崙」(古荷蘭語記為Kavalan)當時種植相當多柑橘;

4、瑞芳古地名為「柑仔賴」(古荷蘭語記為Kavalua)。

根據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薛化元所著的「台灣開發史」一書指出,荷蘭統治末期(1650年代左右),台灣漢人總數只有三萬五千~五萬(注:荷蘭當時登記有案的番已約有二十五萬~三十萬),鄭氏王朝期間漢移民大量增加,人數約在十二萬至二十萬,到了這時漢人的總數才約略超過熟番。不過,台語學者吳國安則引述史料指出,

1、荷鄭時代唐山移民共有三次的大退潮,郭懷一反荷失敗後,二萬多名唐山中六千餘遭屠殺於漚汪其餘殆半逃回唐山;

2、1660年鄭成功將攻台灣之際,在台唐人紛紛走避唐山。

3、第三次清將領施琅攻台前後,十幾萬唐山逃 的逃,遭施琅遣送的遣送,致清廷無瑤役可用。顯見荷鄭時代的唐山移民,並沒有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至於清朝時,唐山較多移民是從嘉慶、道光以後的海禁解除(因康、雍、乾三代海禁甚嚴),

4、後來的台灣割讓日本及馬關條約,唐山或逃回大陸或遭強制驅逐出境(二年內不認同日本政府或在台無眷屬者),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唐山實在遠不如傳說中那麼多。

然而台灣,為何在隨著歷史的進展而日愈減少,根據清廷御史黃琡璥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文獻記載發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唐山姓與強迫歸化唐山的設籍政策,導致 台灣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否則無法立足,此即史料中所記載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該項強迫改台灣戶籍政策,從清朝統治台灣二百多年, 經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合計台灣被同化政策所影響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了,導致台灣會在台灣這塊土地逐漸消失,無聲無息被取代。

綜觀臺灣,在外力入侵之前,族沒有政治組織,村社沒有固定的領袖,幾乎是一種絕對平等的社會。荷蘭領台時代,發展之地域為族人口較密集之地方,漢人處於『不服水土,視臺灣為畏途』的時代。明鄭時代,雖然大批漢人入臺,還是處於『不服水土,視臺灣為畏途』的時代,。

明鄭亡,滿州建立的清國,將在台漢人清倉遣送回國,這個時代是族人『人口增加,急速形成新部落 』的時代,現今臺灣繁華地區都是『就地漢化』的族後裔,漢人偷渡入台者,只是族人部落的邊緣原住民族〔族及高山族〕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6%――外省約佔總人口的18%左右,……閩南約佔總人口65%,客家約佔總人口的15%左右,……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台灣應該依語言上分族群――福佬語群、客家語群、原住語群、華語群。

族的閩南語或客語化,大概在中國統治之後,或者更早,就已接受一部分漢人的閩南語或客家話,也讀中國書,識漢字。明鄭時期,在府城寧南坊就設有『府學』教育府城漢文。 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國據臺,清康熙二十三年設立『府學』是延用鄭氏在寧南坊基業設立,『縣學』有『臺灣縣學』在府城東安坊 。

『鳳山縣學』在縣治興隆莊。『諸羅縣學』在縣治善化里西堡。並在府城東安坊設有『社學』二所,府城鎮北坊『社學』一所 ,鳳山縣土墼埕『社學』一所 ,諸羅縣新港社『社學』一所,諸羅縣目加溜灣社『社學』一所,諸羅縣蕭籠社『社學』一所 ,諸羅縣麻豆社『社學』一所。族人開始接受漢文教育。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進士篇『乾隆二十二年丁丑(蔡以臺榜):王克捷(諸羅附生)。………』當年榜首為蔡以臺,王克捷是族人第一位考上進士的諸羅社學學生。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舉人篇,則在康熙二十六年鳳山附生蘇莪是族人第一位考上舉人的鳳山社學學生。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鄉貢篇『………康熙三十六年(是年恩、拔、歲並舉行)………鄭國對(臺灣。恩)、黃位恩(府學。拔。原籍閩縣。)、郭允豪(鳳山。恩)、盧賢(諸羅。恩)、………王聯魁(臺灣。拔)、施世榜(鳳山。拔)、………』 。施世榜時年26歲,施世榜是鳳山八社馬卡道族人,是早期接受漢文教育的族人。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例貢篇『………黃壁(附生)、吳洛、郭大通(附生)、蔡宗岳、………蕭復旦、楊志申(以上俱彰化)。』。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武舉篇『康熙二十九年:林逢秋(鳳山)。………。』林逢秋是鳳山八社馬卡道族人,臺灣第一位考上武舉者。

康熙四十八年,當『施世榜、楊志申、吳洛等,得福建都督之允許,著手位於中部半線地方,原本蕃族(巴布薩族)所佔據,屬丘陵地,是蕃族之狩獵地,進行開墾。』施世榜是鳳山八社馬卡道族人,母語是馬卡道族語,外來語是六堆正統客家話,到巴布薩族人居住的彰化縣拓墾時,應該是選擇客家話做為溝通語言,施世榜本身可能也想抬高自己的身價,而自稱自己是說客家話的漢人,並帶去部份說客家話的馬卡道族人開墾,當時是康熙四十八年以後,是族各族間甚至各社間已經開始搶奪耕地的時期,也是族人到處流竄的時期的開始,因為施世榜的到來,所以產生彰化部份地區說客家話的『假漢人』,身上流著是族人DNA血液。為了各族間的溝通,選擇外來的語言『客家話』做為溝通的工具。

………中國殖民統治者採用了非常細緻的『族群清除』方法去否認族群是原住民族,因為現存台灣廣大的後裔被認定後,將會摧毀『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種迷思。如果中國那一套『從語言、飲食習慣到宗教信仰都保留了祖先從中國所傳承的豐富文化而讓台灣與中國切割不了』說法讓我們唾棄,這種『同文同種』的倡導不僅缺乏結構性的歷史因素探討與建構性的可能方式思索。更重要的是,這種因素讓現有的原住民朋友們所引起的反感程度是我們可想而知的。 〔節錄自網站〕以上的說法很贊同。

『滅種從語言開始』,然後再誤導你;是使用此種語言的種族。日本時代若日本繼續統治臺灣到現在,我們不就是大和民族嗎?,那來是漢人。統治者採用了非常細緻的『族群清除』方法來滅種。

臺灣歷史常看見的兩句話『漢人大量入臺拓墾』、『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真是如此嗎?請見網頁

以下文章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DSYgUwyYBQRysBVOxnoccMILZ8xp/article?mid=4165&prev=-1&next=4162

◎85%台灣人有平埔族血統?係金ㄟ? 原來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于美人阿袓是原住民?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于美人盼望台灣能恢復優良的平埔族傳統婚姻文化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網路轉噗–Dulan9–20100609–5:28
支那人要佔我們資源土地,就騙我們說台灣人是中國人!
支那人中國人最喜歡說台灣是中國的-因台灣住的都是中國人,他們更喜歡說「除非你是原住民(山地人)不然你沒權力說台灣不是中國的」! 這下牛皮被戳破-露出馬脚啦!
假如「台灣是中國的-因台灣住的都是中國人」能成立-那美國加州也遲早是中國人的啦??
平埔族跟少部份漢族(假如古代住在閩廣百越的人也能算漢族的話)通婚在沙文主義中國人眼裏這些人叫「漢化」山地人-因為要佔你土地所以把你歸類為漢人! 同樣的道理支那人刻意隱藏鄭成功媽媽是日本人的事實,也避提鄭的爸爸是海賊而且鄭家在日本台灣都有房子! 硬要把台灣跟中國拆上關係!
試問一個半中國半美國的混血兒叫什麼人?中國人?美國人? 我想應由他/她自己來決定!不是嗎? 我們台灣人85%有平埔族血統-憑什麽國冥黨共惨黨要替我們決定我們是什麼人??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台灣只有15%「純種中國人」-像連戰那一家,它們喜歡當中國人可以自已去當-別拉我們這85%台灣人下水!
支那人中國人最會吹牛皮-蔣介屎還從小洗腦我們要「作個堂堂正正中國人」?? 其它人種就不堂堂正正啦?白痴夜郎自大的支那人!
85%台灣人有平埔族血統-台灣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主任委員孫大川也這麼說!
平埔族向聯合國提出控訴告馬英九!
平埔族團體為爭取正名,向聯合國提出控訴政府,已獲得受理。
[綜合外電] 聯合國三十九年來首度受理台灣提出的控告案!
平埔族團體為爭取正名,向聯合國提出控訴政府,已獲得受理。被告是台灣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前後任原民會主委章仁香與孫大川。

◎2010-95-24公視中晝新聞(平埔族爭正名 意外引出主權話題)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林媽利教授《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
0
0

DNA不會說謊,它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1.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2.「唐山公」其實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3.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4.高山原住民非同源,阿美族為夏威夷人的母系祖先。

林媽利教授《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以血型、基因的科學證據,揭開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內容簡介

以血型、基因的科學證據,揭開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DNA不會說謊,它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

1.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

2.「唐山公」其實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

3.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

4.高山原住民非同源,阿美族為夏威夷人的母系祖先。

林媽利教授,前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國際知名的血型專家、分子人類學家,生涯發表的英文期刊論文超過160篇,學術研討會摘要超過200篇。早期因研究台灣人的特殊血型,及建立台灣捐、輸血制度等重要成就,被尊稱為「台灣血液之母」。 近20年來,她轉而投入台灣族群的研究,但因研究成果大大地顛覆了諸多「公認事實」,意外遭到中國官方及部分學者的圍剿。即使面臨噤聲的壓力,她仍選擇在退休之際出版本書,避開繁複的圖表與數據,以簡潔精要的文字,親自向國人說明血型、DNA研究如何揭開台灣各族群的身世之謎,又得出哪些震撼性的結論:

◎ 近85%的「台灣人」(閩南人及客家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

這一結論確認了先前其他學者從史料文獻、地名、諺語、風俗習慣等的推論,即大部分「台灣人」都是「漢化番」的後代。

◎ 「唐山公」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原住民─越族:

也就是說,四百年來陸續渡海來台的「台灣人」祖先,根本就不是族譜所誤載的正統中原漢人,而是一群群被漢化的越族後代。這點,從SARS的擴散路徑也得到了間接確認。

◎ 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

平埔族雖大多已漢化,但從血緣看,平埔族並未消失。而且,平埔族不僅與高山族共有相近的血緣,他們還帶有獨特的亞洲大陸血緣,時間可推至數千年前,比原先認知的來自400年前的「唐山公」更為久遠。

◎ 異質多元的高山原住民:

台灣高山族的語言雖同屬南島語言,但他們卻具有不同的體質,應該是在不同時間,從東南亞島嶼及東南亞等不同遷移途徑落腳台灣,然後互相隔離千年。林教授也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阿美族與波里尼西亞人之間有母系血緣的直接關聯,因此讓《經濟學人》報導說夏威夷人是「made in Taiwan」。

當然,國家認同不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但也絕非建立在虛構的政治神話上,林媽利教授擔當起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本書中勇敢地戳破廣為接受的主流謬論,並清楚詳述畢生研究之總得,期能做為國人自我認同與尋根溯源的根本素材。

作者簡介

林媽利醫師

1938年生,高雄縣人,湖內鄉文賢國小、台南長榮女中、台北中山女中、高雄醫學院及台大病理研究所。長期從事輸血醫學的研究,是台灣輸血醫學能躍上國際舞台的重要推手。先前協助衛生署的國家血液政策,主導建立台灣的捐血系統及建全醫院的輸血作業,因而贏得「台灣血液之母」的尊稱。近年來致力於基因的研究,對台灣的族群做全面性的研究及分析,貢獻於台灣族群的尋根。

林醫師為病理學家、國際血型專家、分子人類學家及業餘畫家。現為馬偕紀念醫院顧問醫師。名列「世界名人錄」、「科學及工程世界名人錄」、「醫學及生物世界名人錄」。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成為台灣第一位入圍「Helena Rubinstein獎」的傑出女性科學家。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兩百人」。2001年,與台灣文學界大老鍾肇政,同時獲頒「榮譽台灣文化博士」。

你可能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許多急待輸血的人能挽回一命,可能都是依賴她幾十年來的努力成果。未來,更多人能真正認清自己的祖先來源,絕對要感謝她的勇敢與執著。

Sep 18 Sat 2010 14:10 來源:台灣母語教師協會

Viewing all 6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